成功的历程是难忘的,它们会告诉我:要永远追求天空下那朵叫做“成功”的云。
我的一次成功经历是一次制作不倒翁的经历。我首先准备好工具:一袋沙子、一盒彩色笔、一根筷子、一个杯子、一个鸡蛋和一瓶浆糊。
开始做了,第一次,我急于求成,想三下五除二就把它完成。结果自然就可想而知了,我想,那应该是世界上最名不符其实的“不倒翁”了吧——它怎么老是倒,气煞我也!
我反思了一下,都怪自己太急躁了,常言不是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我先把筷子插进尖尖的那一头,搅拌了几下,把蛋清、蛋黄等都到到瓶子里。接着,我在鸡蛋的外壳上画了一个老爷爷的头像。他慈眉善目、和蔼可亲,有着白白长长的胡子,活像一个老顽童。然后,我在把一些沙子倒在鸡蛋壳里,这样会比较有分量。最后,我又往里面倒浆糊,因为等浆糊完全凝固后,会使不倒翁有一定的重心,不容易倒下去。
这下终于把这个不倒翁做完了,而且无论怎样去摆弄,都不会倒。
“耶!我终于成功了!”
从这一次成功历程中,我明白了: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也许会有失败,但只要找出原因,继续往前,就算有再多的失败,也能看见成功在终点向你招手、朝你微笑。
“失败是成功之母。”让我们和失败说再见,去争取成功。
盼啊,盼啊终于轮到我当小老师了。早晨,我六点就起来了,对着大衣柜的镜子模仿着老师的样子复述着早自习要说的话。我第一个来到教师,不知怎的,心情和往常大不一样。由于前几位小老师的表现都不怎么样,总是一直抖,心里怦怦跳,像要跳出胸口似的。
早自习的铃声响了,我快步走向讲台,心还在怦怦跳。我根本不敢向台下看,像背课文一样背到:“同学们,今天我当小老师,请打开课本67页,看《五彩池》,今天我来指导朗读。”我偷偷地向台下望了一眼,嘿!同学们全都认真的打开书,我心里蹋实多了。接着让一组同学挨个读,每人读一段。
读完了,我学着老师的样子问:“谁读的好,好在哪儿?谁读得不好,哪儿读得不好?请同学们指出来。注意要举手发言。”“老师我说,老师我说……”看看同学们征着发言的劲头儿,他们是真的把我当成老师了。
我的胆子大起来了,让大家发了言,然后笑着对同学们说:“我们把王伟读的这段,再读一下,注意‘美丽的’这句话应该读得声音高一点,‘最’字拉长一点……”同学们按着我说的读了起来。那甜甜的声音在教师里回荡。下早自习的铃声响了,我说:“今天早自习就上到这里,请同学们批评指教。”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老师高兴的想我点了点头。我真高兴我出色地当了一次小老师,整整一天我都沉浸在这幸福时刻的回味中。成功――感觉就是这么好!
我在小学一共五年的时间里,获得了不少成功的喜悦,比如学会了煮饭、数学竞赛得了第一名等等,数不胜数。其中最高兴的一次是学会了煎鸡蛋。
一天,我终于决定向妈妈学习煎鸡蛋,那是因为每次爸爸妈妈去上班时,我一个人在家,饿了也不会煎鸡蛋吃。
妈妈先要给我示范一遍。
首先,妈妈把煎锅放在灶上,并缓缓地向里倒油,叮嘱我说:“倒油不能太多,倒一点润一下锅就行了。”我在旁边一边点点头,一边把妈妈的话牢记在心里。然后,妈妈把天然气灶调为中为,开始热油。妈妈去冰箱拿来了一个鸡蛋,熟练地把鸡蛋在桌沿上打破,然后潇洒地一扳,就把鸡蛋打好了。
接下来,妈妈把灶调为小火,并告诉我:“煎鸡蛋时火力不能太大,小火就可以,五六分钟后鸡蛋就熟了。”五分钟后,鸡蛋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吃了起来。妈妈煎的鸡蛋外酥里嫩,好吃极了。
周六早晨,我决定自己煎一个鸡蛋当早餐。我按照妈妈教我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去做。可是我的油不是倒多了就倒少了;鸡蛋连蛋壳也打进了锅里面;煎鸡蛋又煎糊了。这些事多少让我有点沮丧。可是,当我好不容易把鸡蛋出锅了,可刚一吃,嘴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糊味、蛋壳、油……什么味都有。这让我彻底失望了。我很久都没敢尝试,直到一个月以后,我才重拾自信心,重新开始练习煎鸡蛋。
现在,我煎鸡蛋的技术可谓今非昔比,突飞猛进。我既尝到了失败的痛苦,又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啦。啦。啦"我一边哼着歌一边兴冲冲地向家跑,怎么这么高兴?别急,听我慢慢跟你说。
今天下午,班主任下达一项重要的任务,今天中午回家做一样你最拿手的菜,参加下午的”比巧手“竟赛。同学们听后又兴奋又惊讶,兴奋的是这次比赛可以锻炼我们的劳动能力;惊讶的是谁以没料到,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但是同学们一点也不慌张,个个信心十足,说:“我们等着瞧吧”!
我刚回家,就手忙脚乱地开始了。我先把土豆刮掉皮,洗于净。然后就要切土豆了,土豆圆圆的,切的时候老是“溜”,于是我想了一招,先把土豆从中间切开,渐渐地,土豆宝宝变乖了。终于切完了,虽然粗细不怎么均匀,但对我来说,已经很好了。
最重要的一步来了;炒土豆。我点燃煤气,倒上花生油,一会儿油丝丝地冒着青烟,我迅速把准备好的葱花倒进锅里,绿色的葱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跑进锅里。我正准备放土豆丝,妈妈提醒我:该放花椒了。我抓了一点花椒放进锅里,又放进土豆丝,加了一些材料。翻炒着,便把菜盛了出来。尝了一口,真好吃,可谓"色.香.味"俱全。
看着这黄澄澄的土豆丝,仿佛我已获得”比巧手“竞赛的冠军,台下同学响起热烈的掌声,一同向我祝贺。啊!我成功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可谓人人皆知,一说起这话,人们便会想起爱迪生,他一生中失败的次数不计其数,然而他的成功几乎都源于这无数次的失败。可以这么说,他的成功是他失败的积累。于是,有些人便会认为,失败的次数越多,成功的希望就越大。有的还以失败为荣。美名其曰: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是我要告诉他们:失败不一定都是成功之母。何以见得?如果不符合客观原则事,那么失败的后面还是失败。违反了客观原则,本身以铸成大错,无论你为自己做错的事付出多大的努力,都会进入“多做多错”、“错上加错”的死胡同。
金典力学的创始人,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他的前半生经历过上千次的失败,发现了“地球有引力”,因为他的实验是有原则的。而在他的后半生却“屡试屡败”“屡败屡试”,结果一切都只是徒劳,他仍然是失败,为什么?因为他违反了客观原则,违反了人是动物进化而来的这条客观原则,这是他迷信“上帝造人”的错误学说所造成的。
如果失败之后不吸取教训,不去寻找失败的原因,不是积极的对待失败,而是消极的认为“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么其结果仍然是失败。某同学期中考试考砸了,便以“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来自我安慰,一碰到困难,不是去想办法来克服困难,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对待学习,结果到期末考试,他仍然考了个不及格。
成功并是一帆风顺的,挫折与失败是难免的,但不能总用“失败乃是成功成功之母”来安慰自己。在失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教训,积极对待失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失败乃是成功之母”。
成功是什么概念呢?也许有人认为是有很多钱,也有可能有人认为是有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对我来说只是达到自己的一个目标。
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考入大学。我们这个地方,教育并不发达。当然在这不发达的教育环境中我也不是特别优秀的那个。在初中毕业时很多同学就选择了打工而不是继续求学,我没有比他们优秀多少,只是我觉的我还应该再坚持的试一把,参加高考。原因就是我初中的班主任老师给我们说的,我们应该去感受一下大学的学习氛围,不能老在山村里转悠不知道天多高,海多深。我心里想,我真的想要上一上大学,不要让我的人生有这样的缺憾。
在高中的三年学习中我比较努力,我知道我并不聪明所以我格外要求自己严格。当然我也有偷懒的时候,有的时候实在太累了总是告诉自己可以歇息一下了。现在总的来说我也不是最努力的学生,不过好运却伴我而来。
在我不知道高考我能不能考上三本的时候有了一次单招的机会,我报名了。在去学校面试的过程中我一直很紧张,我不确定我是不是会让老师选中我。幸运的是我入选了,当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愉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我高兴坏了。
也许对于别人来说这个结果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只要一个上大学的资格,我成功了。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谢谢自己。我对自己说,“还好,我们成功了。”
今天,妈妈说要包饺子,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因为我是家里有名的“馋虫”,尤其是饺子,那是我最喜欢吃的味。
妈妈把一切准备好后,就开始包皮了,只见妈妈往饺子皮上放好馅儿,捏了几下,神了,一只鼓着肚子的“小胖墩”便奇迹般地立了起来。我看了有些手痒,也想学包饺子,便跃跃欲试地加入了包饺子的行列。
妈妈开始教我包饺子了,她认真地给我边说边做示范,我则真像那么一回事似的边听边学着妈妈的动作。由于我只想露一手,妈妈说的话我一点也没有领会,只顾照猫画皮,左手托住一张饺子皮,右手往饺子皮上放一匀馅儿,把饺子皮合拢,用手一捏,“哈哈”捏住了!正在我得意之际,突然感到左手湿漉漉的,原来油从饺子左面冒了出来。于是,我又捏左边,可是粘了油的面皮始终合不拢,我非常着急,一使劲儿,左边捏住了,可是右边又冒油了,真是气死我也!于是,我同时捏住了两边,再使劲一捏,饺子的肚子又撑破了,这下可气得我火冒三丈,不得不再拿一张面皮补住,这时,我手里拿的已经不是饺子,而是一个肉汤圆了。唉!没办法,谁让自己没看清学懂呢。
我难为情地拿着“杰作”看着妈妈。此时,妈妈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她止住笑告诉我:“包饺子不能使蛮劲儿,要用巧劲儿。”并如此这般地又教了我一遍。听了妈妈的话,我非常惭愧,决定再包一次。我按照妈妈说的,右手先捏住中间,然后两边对齐,再左右一起轻轻一捏,嘿,你别说,这只“小胖墩”还挺带劲儿呢!
虽然我包的饺子没有妈妈的漂亮,但是吃到嘴里,我觉得特别香,因为我终于吃到了自己包的饺子了,我成功了!
勤学,说来容易,做来难,有些同学学习成绩很差,就以为是自己的头脑笨,不聪明,或者说老师没有教好.在我看来,成绩不好,不是天资与教师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自己平时对待学习的态度不认真,不勤于学习.
我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高尔基也说过:"天才出于勤奋".这些话都说得很对,譬如说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研究出理想的白织灯,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几乎所有的金属都被他试验过了,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才取得"白织灯"的成功,成为人世仰慕的发明大王.几乎所有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有一部勤劳刻苦、奋斗竞争的历史,绝少有靠投机巧取胜的,可见,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刻苦,勤学分不开的.
但是有些同学学习成绩差不说,上课还不听讲,不是睡觉就是玩,根本不去学习,这个样子成绩又怎么会好得起来呢?也有些同学自以为天资聪明,骄傲自满,上课不听讲,下课就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我们不如想一下,既然天资和勤奋都是成功的来源,我们是否可以只保留天资而舍去勤奋呢?王安石在一片篇题为"伤仲永"的文言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江西金溪县有个方仲永,自幼天资聪慧,方仲永的父亲为了得到人们的夸奖和钱财,天天带着仲永去别人家里帮别人题诗,不让他学习,由于仲永没有时间看书,学习,才能渐渐衰退,20岁时,方仲永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了.
可见,一个人天资再高,如果不勤奋学,就很难成功,勤奋是成功的阶梯,只要我们勤奋学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