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我遇到许多的老师。而其中每一个小学老师,都是对我们极好的。虽然他们在有些方面及不上那些众所周知的“名师”,但是他们对我的影响,却是令我终生受益不尽的。
还记得我的第一位数学启蒙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大概是由于年轻的缘故,她上课向来都是活泼易懂,简单有趣的。她常教导我们:玩的时候就好好玩,读书的时候就认认真真读书,万万不能分心。这一点我谨守至今。因为她平易近人的关系,同学们都是极喜欢她的,我也如此。只是可惜的是,我上了三年级以后,就换了老师。此后也不再怎么见过她。
我上五年级时,语文老师是个中年男子。他的女儿和我差不多大,但他看起来却并不怎么老态。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他常在写字课时叫我们学书法。我记得那时学的是柳公权的柳体罢。横平竖直,一笔一画都仔细地教导,我们也学得认真。我的毛笔字也算写得好,便得到过他的夸奖,这使得我受到很大的鼓励,在书法上也花了不少功夫下去。他常说:做事就要像学习书法一样,坚持不懈,才能做好事,写好字。惭愧的是,因为学习忙的关系,我已经好久没再去拿过毛笔。但只要我一看见毛笔和毛笔字,我就会不自觉的想起他的教诲。
六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又严肃又幽默的人。说他严肃,因为上几届的学长学姐们提起他都会不自觉地打个哆嗦。是了,他是个既严肃的人。当他板起脸时,大大家便连头都不敢抬起来,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但他也是个幽默的人,上他的课往往都是笑声阵阵的。在毕业来临前的一天,他拿了一个时钟挂在教室前面黑板上的正中央。他说,这时钟意思有两个:一个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毕业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个是取时钟客家话“钟子”的谐音“宗旨”。他希望我们做人无论何时都要有宗旨。
小学六年里,教过我的老师还有许多许多。他们交给我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怎样为人处事,做一个好人。
这就是我的小学老师。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然我只是他们众多学子中的一个,而且还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但是他们对我老说,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们,使得我成长,因为他们,指引着我向前行。
高高的个子,挺拔的姿势,差不多每天穿着天蓝色的外套,拿着一个银灰色的茶杯,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就是我们的电脑老师。别看他貌不惊人,但他有一个绝妙的秘密,就在他的嘴巴里。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经常把Ie浏览器的名称忘记,老师看见我们这样,就会皱起眉头。我以为老师肯定要大发雷霆,可是意想不到的是,老师不仅没有批评我们,反而只是笑了笑,说:“你们都有阿姨吧?”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只是稀里糊涂地回答到:“有啊!”
老师满意地点点头,说:“你们在Ie浏览器的名称时,可以想到阿姨呀,这样就记住了嘛!”我们大笑起来,也恍然大悟,我心想,贺老师的方法可真多,下次一定要试试。前几天,老师教我们发电子邮件,再让同学们发到他的邮箱上,要在邮件上打几个字。老师把自己的邮箱号码告诉了我们,让我们现在就做。这时,一个人已经发到老师的邮箱里了。老师打开邮箱一看,“扑哧”一声就笑了。这笑声感染了我们,连发这邮件的人也傻傻地笑了。贺老师忍住笑,看着发邮件的人,说:“亲爱的,可爱的咸蛋超人,要不我再请一个怪兽和你大战三个回合?”那个发邮件的人红着脸,摆摆手,啊,原来老师在夸赞他们的网名有特点呢!贺老师不仅讲课吸引我们,鼓励人有趣,连批评也与众不同。有一次,贺老师正在认真地讲课,我旁边的四位却在专注地玩游戏,看得我忍无可忍了,就把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向老师告发了他们。贺老师也不罚他们,却摆出一副悠闲的样子说:“哟,让我们请四大天王考虑一下,要不要请你们光顾一下讲台呢?”我们哄然大笑,“四大天王”红着脸,立刻关闭了游戏,认认真真坚持着直到下课。嗨,贺老师这一招可太管用了。啊,贺老师真幽默!
只要提起我们的李老师,老师呀,同学们呀,没有一个不挑大拇指的。
李老师第一次跟我们见面,就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她郑重其事地问我们:"咱们班有多少人呀?"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40!""不对!"李老师否定了。我们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李老师微笑着说:"明明是41人嘛!我不也是班集体的一员吗?怎么,不欢迎?"我们恍然大悟,使劲鼓掌,把手掌都拍红了。
李老师这样说,也这样做。每次大扫除,她都带着我们做,还跟我们比赛呢!我记得有一次李老师和我一组擦玻璃,我是班里有名的"擦玻璃能手",每次都把玻璃擦得锃光瓦亮。这次我憋足了劲,一定要超过李老师。李老师不慌不忙,先用湿布擦一遍,再用干布擦一遍,擦不掉的污点,哈一口气擦一擦,用手指甲蹭蹭,这一连串的动作干净利索,把一块块坡璃擦得能照见人。我这个能手傻呆呆地看着,口服心服,甘拜下风了。
还有一件事,我永远也忘不了。我们班李强同学学习基础差,他的父母文化水平低,辅导不了他,李老师就给李强"开小灶",拉他到自己家里补课,补两天,李强说什么也不去了。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李老师自己有两个孩子,比我小,把他俩赶到厨房里,趴在小饭桌上写作业。可我呢,‘霸占'了人家的三屉桌。李老师为我操心,比对自己的孩子还好,可我学不好,对不起李老师,哪还有脸再去呀!"说完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在我记忆的珍珠中,还有这样一粒呢!
一天,王如告诉我:"哎,告诉你一个秘密,李老师上课时悄悄地吃糖!"我怎么也不相信,就察颜观色,这一天快下课时,李老师脸色苍白,捂着胸口,晃晃悠悠地倒在讲台上,我们都慌神了。还是李强有办法,他箭一般冲出教室,请来了校医。校医从李老师的衣袋里掏出个小药盒,拿出一粒,塞在李老师嘴里。过了好一会儿,李老师才慢慢苏醒了。再看看我们全班,一个个都哭成了泪人儿啦!啊,我们这才明白,原来李老师吃的"糖",就是治心脏病的急救药呀!
虽然我们已经离开李老师了,可她的音容笑貌早已刻在我的记忆中了。提起李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愿望:做人,就做个像李老师那样人人夸的人。
我很喜欢教数学的叶老师。
叶老师高大魁梧,宽大的脸上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炯炯有神,那眼里闪烁着的是智慧与慈爱的光芒。那夹杂着几缕银丝的头发,见证着无私奉献的辛劳,那却又有些粗糙的大手,有粉笔留下的痕迹。叶老师总是不辞辛劳的工作,那诲人不倦的精神,着实让感动。叶老师内附的幽默,更是让的数学课妙趣横生。
记得有一次,正在学习两条线相交的这知识,面对这新知识,同学们的脸上都露出了难以而疑惑的神情。叶老师怎么讲,弄不清相交的定义。而的注意力大都在“相交”奇怪的词上,“相交”同香蕉的音一样。同学们议论纷纷,同学一边念“相交”词还一边呵呵地笑,而叶老师交给的知识几乎几个人注意。讲台上的叶老师似乎也注意到了同学的,这似乎成了厄运的前兆。可叶老师并像我料想的那样对大发雷霆,叶老师顺其自然地笑呵呵地说:“同学们注意哦,是‘香蕉’,而苹果哦。”台下的同学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都被叶老师幽默的语言所深深地感染。过了一会,叶老师再一次问大家:“同学们,到底是‘香蕉’苹果呀?”同学们再一次哄堂大笑,捂着笑疼的肚子,乐呵呵地说:“是‘香蕉’,是‘香蕉’。”叶老师那幽默的语言,给那堂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增添了许多了乐趣,也让同学们牢牢地记住了相交这新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呀!
还有一次,在一道数学题上起了争议,同学说答案,同学说另,,吼地最大声的要数班的“胖墩”---蔡燕男了。叶老师见争论不出结果,便当起了裁判:“的答案应该是······”叶老师宣布了答案后,蔡燕男可不同意了,他大声抗议道:“,,明明都,是的······”叶老师搭理蔡燕男,而是朝着大家说:“好的,等蔡燕男考试做错了,可不要来哭。”说着,还学了学蔡燕男哭的样子,大家都被叶老师滑稽的样子逗乐了,乐颠颠地说:“好哦。”看着蔡燕男那副委屈的样子,班的同学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回忆叶老师和相处的点滴,总能感受到叶老师的幽默感,和教学融为一体的幽默感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谢谢您,叶老师!
一天清晨,上课铃声响后,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静静地等待李老师来上课。这节是语文课,可是等来的却是教数学的王老师。他告诉我们,李老师病了,正在医院里看病,所以不能来,这节课就临时由他来上。
我们一听这消息,心里可着急了:尽管学校给我们班派了一名代课老师来,但是在我们心目中,谁也代替不了李老师。
我心想:我们一定不能为李老师丢脸,一定要好好让她养病,好好让他休息,所以整节课我十分认真、专注地听老师讲课,连平时那些上课捣蛋的同学也安静下来,认真听课。
在午休时间,我们开了一次会议,,让全班同学晚上带好一只鲜花,并写好一张卡片(写出自己的心愿),然后选出几位代表,把花送去医院。
那天晚上, 同学 们带来各自的鲜花和各自写的心愿,这个活动是由我来带领的,所以我拿出了一个浅底的大竹篮,里面有一块像砖头大小的花泥,同学们把他们带来的鲜花插在花泥上。全班36同学,篮子里插着36朵鲜花,组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花篮。我和一些同学将这个36个心愿的花篮送到医院去。
李老师躺在病床上还在输液,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李老师因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医院。白色的床单,白色的被单,把她的脸映衬得更白了。她那长长的黑发披散在枕头上,没有擦口红,人显得有些憔悴。
看见我们来,李老师高兴得抬起那瘦弱的手招呼我们过去。
我说到:“全班36个同学都在这里了。”
李老师 抬起她美丽的大眼睛,她还没明白我话中的意思。
“李老师,花篮36朵花,36张卡片,全班36个同学,一人一朵花,一张卡片。”
李小华总是那么一本正经,本来应该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的话,被她这么一说,就像在念一道干巴巴的应用题。
不知李老师是在吻花,还是在闻花,每一朵花都吻过了,闻过了。也不知是鲜花的映衬,还是心情激动,李老师那苍白的脸开始红润起来,嘴唇也有了血丝。
李老师告诉我们,他要把这些卡片留着一个人慢慢看,再住院的日子里,她再也不会感到寂寞,感到孤独,她仍然和她的36个学生再一起。
就这样,我们陪着李老师聊聊天,讲讲故事,一直到4点钟,我们才告别李老师,各自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