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六,下午上完英语课,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姥姥家。一进门,我就看见了添添妹妹。上回见面的时候离这次见面,已经有两个月了,我发现她的个子长高了,她的头发也长长了。
添添刚过两岁,她可有本事了,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自己剥橘子吃,自己拿勺子吃饭,她刚一坐到饭桌前,就说:“我要吃肉,我要吃肉”,小舅妈给她夹了一块排骨,她非要自己拿在手上吃,吃得津津有味。
我发现添添妹妹最大的变化就是会唱很多歌,吃完晚饭,我和姥爷在下象棋,添添就在床上给大家表演唱歌,她边唱边跳,一首接着一首,她唱了“常回家看看”、“ 歌唱祖国”、“ 我爱北京天安门”还有“济公”等很多歌。小舅在一旁给她录像,大家不停地给她鼓掌,她唱得更有劲了,她的样子很可爱,还把大家逗得哈哈笑,添添妹妹会唱的歌可真多,唱的也好听,比我会唱的多,她真厉害,她会的这些歌,我现在都不会唱。
我觉得添添妹妹真的很厉害,两个月没见就学会了这么多歌,我小的时候可不如她。
“轰隆隆!轰隆隆!”只听一阵雷鸣,雨公公来了。瓢泼大雨就随后下起。雨点和雨伞打起架来,经过一翻较量,雨被打跑了,雨伞以优势光荣胜利。此时,雨后美景全展示出来了,蜗牛也不甘落后,慢慢从草丛爬出,看着它那笨样,可真逗!
看这这几只慢吞吞的蜗牛,我灵感突现:以前听人家说。蜗牛遇盐会化成脓水。现在连实验道具都是现成的,我为什么不来试试呢?
我说干就干。我先在阳台上抓了三只蜗牛,然后把小家伙们放在一个小盒子里,转身去拿盐了。当我小心翼翼地凿了几勺盐放在手心里,回头看蜗牛时,谁知,盒子里只剩下一只蜗牛了。我定睛一看,盒子的壁上还有一只蜗牛。那还有一只蜗牛哪去了呢?我四处寻找,呀!找到了。原来他正在盒子的后面呢!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抓进盒子里后,便着手开始做实验了。
我先挑出一只蜗牛,直接在它的壳上撒盐。可过了好久,蜗牛还是没有动静,又过了几分钟后,蜗牛竟然安然无恙地爬了起来。第一次实验就以失败而告终了。
第二次实验时,我先等蜗牛探出头来,再看准时机把盐撒下去。蜗牛迅速地钻回了壳里。不到几秒钟的功夫,蜗牛的身旁就出现了一串串的气泡。再过了几分钟后,蜗牛的身旁出现了一滩黄黄的脓水。“耶,我成功了!”我欢呼雀跃起来。我再用另外一只蜗牛做了相同的实验,也成功了。
通过这一连串实验!我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长大想要有所发明,必须从小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问题。
生活中奥秘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双去发现奥秘的眼睛。
一天,我在做数学作业时,一道计算题“15*15”印入我的眼帘,我不假思索地用了人们常规的计算方法——竖式计算,而坐在一旁自称“数学天才”的老爸却问我:“难道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吗?”我感到奇怪又好笑,这能有什么简便呢?可老爸却一本正经地拿来一张纸,出了以下四道题,便撒手而去。
如:15*15=? 25*25=? 35*35=? 45*45=?
莫非这其中有什么规律,我的探索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便耐心在稿纸上算了出来,5分钟后,答案算出来了:
15*15=225 25*25=625 35*35=1225 45*45=2025
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网 ,但还是仔细琢磨起来。突然,头脑里像闪出了个思想火花,我立马看出了其中的奥秘:两个相同的数(末尾必须是5),乘出结果的末尾两位是25,而前面的数则是因数里除5外的数乘以比它大一位数的积。为了验证,我又拿“65*65”算了一次,结果果然正确。我顿时激动不已,欣喜若狂,大喊“爸爸快来”。爸爸听了我的发现后,夸奖了我,末尾不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与规律,只要你善于发现,多动脑筋,就一定能得出其中的奥秘!”
听了爸爸的话,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研究起下一道题目来,没准还会有些新奇的发现呢!
周末,我来到公园里去寻找春天带给我们的启示。
公园里,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在我的面前。一朵朵鲜艳又美丽的花朵微笑着和我们招手,仿佛在跟我们说:“欢迎来到植物王国,这儿将有许多有趣又好玩的节目在等大家一起去玩呢!”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大树直挺挺地站立着,显得格外有精神。 这时,一 只可爱的小蜜蜂飞入我的眼神。我注意看着那只小蜜蜂,发现它正在采蜜。接着,我又注意到那只蜜蜂在采集花蜜时,对花是有选择性的。一般含苞或是刚开放的花,蜜蜂是不进行采集的。它的采摘对象是盛开的花蜜或分泌物的含量是比较丰富的。
我走着走着,脑子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要是我们人类做事能像蜜蜂那样勤奋,该多好啊! 回到家,我仔细想了那个问题。后来,我想出了一点头绪:我觉得我们的脑子里应该有蜜蜂勤劳这一优点。我还认为科学家应该多观察一些蜜蜂,发明一种可以提醒大家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仔细,努力去做,并且让我们样成习惯的“勤奋机”。 啊,大自然真奇妙,有那么多植物和动物的身上可以让我们受到启发,发明可以让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的东西,真好啊!我最喜欢大自然了!
在我快乐的童年里,有许多发现,尽管不是惊天动地,但是我依然感到十分兴奋,毕竟我自己发现的嘛!其中有这么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我坐在座位上看书。
忽然,我觉得手上好像有什么小东西在爬。我一看,原来是只小蚂蚁,不知怎么的,我的好奇心被这只普通的小蚂蚁勾了起来。我仔细地观察着这只小蚂蚁:身体分3节,胸部有3对足,头上还有触角。我让它爬到了桌子上。这时,它向桌子边沿的一根铅笔爬去,不小心滑了,这只小蚂蚁摔了下去。不好,它一定会死的,我急忙顺着桌子望去,小蚂蚁竟然平安无事地降落在地上。这是怎么回事?它真的没死吗?我揉了揉双眼,当确定自己没看错时,我更加不解了,为什么蚂蚁从那么高的桌子上摔下来不会死呢?回到家后,我又找来了一只蚂蚁做实验,将它从高处扔下去,蚂蚁摇摇晃晃地降落在地上,我仔细一看,它依然毫发无损。
我左思右想,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带着疑问,我询问了知识渊博的爸爸,爸爸微笑着说:“你自己去查查资料呀!”“对呀!”我急忙翻开了《十万个为什么》,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蚂蚁的重量轻,当它从高处落下来时,会随着空气中的风慢慢降落,所以到达地面时才会安然无恙。发现能让我懂得许多以前我不懂的事,而且还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稀奇的,这些事我们并不会全部知道,而是需要自己的认真观察,因为人不是十全十美的。不是吗?
我对汉字的发现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变成了现在通用的字体。生活中,我们说话、上网、写字,汉字都形影不离。汉字已和每个中国人,每个炎黄儿女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发现汉字十分有趣,谐音现象就是一个最好的代表。而且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歇后语里。
有一次,我听妈妈跟隔壁的吴阿姨谈话。“老吴,你最近打麻将战果如何?”“唉!孔夫子搬家——尽是书”吴阿姨失落地摇摇头。我感到很奇怪,“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我细细咀嚼了一会。孔丘是文学家、教育家,当然书堆都堆不下,赢对输!我一下子恍然大悟:书,不就是“输”的谐音吗?太有意思了!从此以后,我更关注汉字的谐音现象了。
我还发现汉字构成是有规律的。从最基础的“羊”说起,瞧!它头上的上一点一撇,不就是羊的两只角吗!它就是一个象形字的代表。还有“歪”和“甭”, 你把“歪”的上下分开读,准会豁然开朗——不正”就是“歪”嘛!“甭”也是一样,“不用”就是“甭”喽!它们就是汉字里的会意字。
回味汉字,还真有一番趣儿!我们一定要写好汉字,规范书写每一笔,每一画,让中华民族的汉字成为永久不息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