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是生命的两种状态。生与死好比一部电影的开始和结束,中间充斥了图片与声音,而且从不缺乏字幕。
我习惯于用“生前”表示生,用“死后”表示死。“生前”与生并非同一意义,“生前”二字更适合用于对死者的追悼,与生似乎没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其实,我对“生前”有一番别致的理解。
在我看来,生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概念,一个人对生的感知都发生在现在,包括对以前的回忆与总结,对未来的计划与设想,这一切都发生在现在。既然如此,“生前”便是指在出生以后,现在以前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以发生的,确实的,被历史记载的。
“死后”与死也非同一意义,死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是一瞬间的事情,那一瞬个体生命的历程被打断,整个世界对于死者而言再无意义,但是整体的生命还在延续,死者对于整个世界的价值依旧存在。因此,“死后”代表着个体生命的另一个历程,是个体生命另一种性质的延续。
2009年12月30日于金堡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树木被砍断了还可以生长,花儿谢落了还可以在开,在峡谷里的松树不用浇水、施肥也可以存活,这就是生命的美好,你感觉到了吗?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千红万紫,莺飞燕舞,这些我们随处可见,也许人类已经厌倦了这些美丽的事物,开始破坏它,伤害它,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盲人的感受呢?他们想进办法的保护它们,虽然他们看不到,但是心里已经打开了那扇窗。难道只有失去,才能懂得珍惜吗?
海伦·凯勒写到:“如果人们能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那有多好啊!”是啊,那样人们才能更懂得珍惜。
那些盲目追求完美的人到底要什么呢?当我问他们时候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
那些整天愁眉苦脸的人到底要什么呢?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每天愁眉苦脸时,回答我的只是一句句不知道。
生命虽然有许多不满、许多坎坷但是如果你勇往直前,你一定可以感觉到生命的美好。
前几天,我们学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写动、植物以及人三个方面的事例告诉我们什么是生命,并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故事。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虽然生命很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无论是一只小小的飞蛾,还是一截脆弱的瓜苗……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不珍惜生命的行为。比如那些大白天睡觉的人,如果多睡一分钟,那他的生命就会减少一分钟;总之,如果少睡一分钟,他的生命就会多一分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好好的珍惜。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我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一切全由我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我想:我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掉,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杏林子12岁就得了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无药可治的慢性疾病。生病之后,她看着自己的关节一个个坏掉,渐渐地不能走不能跳,成为一个残疾人。她告诉自己,如果三年还不康复,就不要活了。可是,她好不容易熬了三年,还是没有好!她想:再延长三年,如果再不好,就绝对不要活了。但还不到第二个三年,也就是她16岁,刘侠通过精神抚慰,对生命有了新的向往。最后成为了一名残疾女作家。
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懈,像杏林子一样。不要遇到一点挫折就就撤退。
我们要珍惜生命,让它变得更有意义,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今天我看了一篇关于海伦.凯勒的故事,令我非常震惊。事情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亚拉巴马州。海伦出生9个月时,因高烧而导致双目失明听力失丧。
小海伦7岁时,父母替她请了一位名叫安妮的教师他发现海伦身上蕴藏着对生活强烈的迫求,他决定把海伦培养成有用的人。
安妮先教她 拼单词。他高兴极了,每天在桌上,床上地板上,墙上用手指数孔。因为长期摩擦使手出了血。不久,海伦又试着用笔在纸上写字。每天桌上和地上都留下一大堆她写的纸片。然后安妮小姐又教他说话和用手指听话。最后她成了活动家和教育家。
看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海伦.凯勒是个残疾人却以坚强的毅力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奇迹。
生命往往是脆弱的。像是一个玻璃娃娃那样易碎。人的生命在这个星球上显得太渺小了。天灾人祸,会让这个弱小的生命更渺小。
2008年5月12日,随着大地的撕扯,一声声巨响划破了天空。哭、喊、叫、混成了一团,人们无助的哭喊却换不来天地一丝丝的怜悯。天在暴动,
生命是什么呢?
夏天,我在我家屋后的土地上扔下了几粒种子,再撒上一层薄薄的肥沃的土。那天傍晚下了一场雨,第二天一早,我去看,种子全被雨水给冲走了。过了几天我去挖蚯蚓,却看到了几株小幼苗,这雨水不知冲到那里去的种子,现在竟然变成几株小幼苗了,竟使他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阳光的角落里,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蟑螂,说到蟑螂,人们肯定不会对他陌生。我非常讨厌蟑螂,可它的生命力却很强,这一点,就使我对它刮目相看。晚上我在厨房打开灯,看见蟑螂正在急匆匆地逃跑,我一脚踩住了它,它被我踩得不能动了。我以为他死了。第二天,我到厨房一看,蟑螂呢?我想它一定是逃走了。
我们的生命也一样,大家都要好好的使用它,不能糟蹋它。所以, 我们要珍惜生命!
嫩绿的小草有生命,鲜艳的小花有生命,我们身边的动物也有生命。生命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爱护生命吧!
爱护生命责任第一条:不滥杀无辜,保护身边的动物。爱护生命责任第二条:不践踏草坪,不踩死小花小草。爱护生命责任第三条: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不让它白白流失。生命充满了世界,让我们一起爱护生命吧!
生命是什么?以前我一直不明白,可是最近,我们学校教了我们《生命生命》这篇课文,让我对生命的有了更多的感悟。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主要以《飞蛾求生》、《砖缝中的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故事来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当我读到第一个故事时,我被这一句打动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一只小小的飞蛾面对危险,不管是否能够逃生,它都努力地去克服和战胜。
这就是生命,生命,是顽强不息的,我每个人都应该像《生命生命》这篇课文一样,不管在什么环境,我们都应该绽放自己的生命。
有一次,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去濮塘游玩,一下车就发现一条蚯蚓。有人提议把蚯蚓从中间切断,看看蚯蚓能不能变成两条。我们觉得他的提议不错,就把这条蚯蚓切成两段,结果被被切成两段的蚯蚓还能动。蚯蚓这种生命的力量实在是让我震惊,被切成两段的蚯蚓还在顽强地蠕动着。
还有一次,我听妈妈说,有一个叫戴小川的马鞍山人,自己的下半身已经全部瘫痪。他只能躺在床上,让别人来照看他。可他却办了一个“小川热线”。专门跟一些心里有障碍的朋友谈心,让他们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后被记者采访,被称为“东方之子戴小川”。被采访后不久他就去世了,但他还是被深深的记在了我的心中。大家知道侯晶晶吗?她也是马鞍山人。她小时候因病误诊后下肢瘫痪了。可她并未因此而沉寂,而是付出超出常人的艰辛,在她不懈的努力下,成为了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
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珍惜生命。
让生命轻装忆盛不下太多的往事,一路走来,我们注定要忘记许多。学会忘记是“去粗取精”,只有忘记那些本该忘记的,需要牢记的才会在心底永存,生命才会轻装出发。会忘记不是把曾经的一切统统埋葬在走过的山岗、趟过的河流,而是一种审时度势的选择。
生命是一棵树,忘记犹如树上那些多余的枝杈,需要我们随时修剪,随时自省,生命之树才会更加茂盛、更加茁壮,才能经得起风霜雪雨、冬寒夏暑,才能遮阴避日、四季长青,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屹立于险峰峻岭。我们憩息在某个驿站,从容回眸时便有了满目的灿烂,幸福的暖景,恬淡的舒心。
我们义无返顾前行的生命行囊才不至于太沉重,太孤苦,太零乱,太琐碎,才能吹着响亮的口哨,留下一路笑语欢歌,留下一个个美丽的心情,留下一串串坚实的人生足迹。会忘记,其实就是让生命轻装。
生命华尔兹
听,音乐响起
朋友快,跟上那浪漫的节奏
旋转出生命的独特美姿
何必论谁欣赏
毕竟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
尽管我也知道
有些事不是努力就可以的
在六月的阳光下
跳起美丽的华尔兹
我分明听到
上帝亲切地笑了
至少他认同我
你尽管沉醉
舞出精魂
也不必烦恼
当音乐戛然而止之际
一切
步入秋的寂寥
阿门
最近,我读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这篇生命生命,给了我很大的感想。
当我读了“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一句,仿佛我也感受到那种生命力,种子不怕困难,用自己的嫩芽冲破就坚硬无比的外壳,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它知道自己生长在一个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但它并不难过,而是勇敢地面对。我很敬佩它那种不屈的精神。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从句话我联想到那些失业人士,他们都认为自己已经不能再走进这个社会,而自行了断,一死了之。我想对他们说:“你们不能不爱惜生命,应该爱惜生命。败了,也应该自己站起来,应该充实自己,重新走入这个社会才对。
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生命生命这篇课文,让大家知道,生命,不会因为一个人落下而变得不平等。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够绽放出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