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爸爸、妈妈从小教育我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老师教育我要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的好学生。学会了文明礼仪,人与人之间相处才能和谐,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今年 5 月甘肃泥石流使许多小孩失去家园、亲人和朋友,但我们身边有很多的人捐钱、捐物,还有那些救护人员、司机、警察整天忙碌着,为了使失去亲人的孩子能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文明的小事,我记得六一儿童节的那天,我和妈妈乘公共汽车,在车上,我看见一位老奶奶没有座位,我正准备给老奶奶让座时,我前面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小男孩给老奶奶让座,老奶奶笑眯眯地对小男孩说:“谢谢你,你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小男孩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车上的人纷纷赞扬小男孩是个好孩子。到站了,我和妈妈下了车,我看见一位老奶奶准备过马路,可她走路有点不方便,我立刻去扶老奶奶过马路,妈妈看见了,夸我是个好孩子,我觉得这个六一儿童节过的特别有意义。
经过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发现文明礼仪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
五月,盐城大地春意盎然,社会和谐,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
“五一节”下午,我们全家在人民路站搭乘公交车到盐渎公园游玩。当我们上车后,车上已坐满了乘客。我们安心的坐在车上观看建军路两旁的繁荣景象。当车行到建军路站时,站台上站满了乘客,车门一打开,人们蜂拥而至。这时,我看见一对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小哥哥、小姐姐的搀扶下上了车。车上已很拥挤,根本就没有空的座位,这时,我拉起爸爸站着对二位老人热情地说:“老爷爷、老奶奶请坐我们的位子!”老爷爷微笑地对我说:“小朋友,你今年几岁啦?你到哪里去?”我愉快地说:“我今年9岁,到盐渎公园去玩。”
老爷爷说:“你还小,还是一个儿童,不要让座,我们俩能坚持到盐渎公园站。”这时,我大声地说:“不行,我已是少年,我身体棒,你们二位年龄太大了,腿不方便,而且车子上人多,站着不安全。请你坐。”爸爸帮助我说:“老爷爷,老奶奶,你们请坐吧,青年人和少年人应该尊敬老人!”这时,两位老人愉快地坐在椅子上,我和爸爸站在两位老人的身旁。老奶奶眯着双眼看了看我,微笑着对我说:“小姑娘,你人美,心灵美,雷锋精神的继承人!”我回答道:“文明礼貌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雷锋精神要世世代代传承!”
我们谈笑风生,不觉到了盐渎公园站,我和爸爸又搀扶着两位老人走下车,走进了姹紫嫣红、花儿竞相开放的盐渎公园。
文明文明,之所以称为文明,不单单只是“文明”这个代号,它还包含着人们道德的习惯。
在街上我们随处可见一些好人好事:扶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爱心捐赠”、捡起垃圾将其丢入垃圾桶……这些事已成为典例,它时刻激励着人们。当然文明也是生活中的一个部分,生活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偶尔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因此是我我们的脾气变得暴躁起来,一直因愤怒冲昏了头,说出一些不文明的话或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事情来,如:说脏话、打人等,这些都是不文明的表现,因而我们要克制并改正这些不文明的习惯。好事与坏事,好人与坏人、文明与不文明,这些都是一个习惯好坏的问题。往往只要你努力坚持地去做好你想做的事情时,不可能将会变成可能,最终成为一定行!文明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坚持地去做好事、乐于助人、懂礼貌,那么就一定会成为一个“文明小使者”不久,这个社会将会成为一个文明的家园,那时没有一个人会说脏话、做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只有说普通话、讲礼貌的人,我们这个大家庭就会成为一个富有博雅诗香的“家”了。
社会进步的步伐不仅会继续向繁荣前进,它还会在我们这一代发展的更好!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向外国人发出邀请“Welcome to China”!让外国人体验到我们中国的强大的文明的气息,让文明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永存不不朽!
中华民族历来都有“礼仪之邦”这个俗称。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民的优秀传统美德。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那怎样才能使我们学会做一个文明礼仪的好学生呢?
小学生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的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精神,因为仪表和仪态可以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的修养。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
我知道一个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题目是<<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徒弟,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品德,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才能和睦相处。君王和大臣们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同学们,让我们多了解文明礼仪的知识,让文明礼仪人人知,做个文明的好少年!
大家知道3月5日是什么节日吗?对,就是学雷锋日。你们知道雷锋有什么精神吗?雷锋乐于助人、不求回报,还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今天我们五年级三个班(五(5)班、五(6)班和五(7)班)就去社区当了一回雷锋。
今天下午上完两节课以后,我们三个班步行去了一个居委会,一路上同学们队伍整齐,一种严肃的感觉。到达了目的地,居委会的江伯伯给我们每个班安排了各自的岗位,五(5)、五(6)班负责用筷子把地上的废纸捡起来(捡垃圾),而我们五(7)班则轮到擦画廊和擦窗子。大家努力的劳动着,脸上洋溢着劳动带来的快乐。
干完了各自的任务,接下来就是擦社区里的大门和窗子了。大家干劲可足了,擦完了一扇大门,又擦另一扇,小脸红红的像一个个熟透了的苹果。大家把玻璃擦得两两的,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透明。
劳动结束了,我们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谈笑风生,有的讲话、有的游戏还有的……最后我们来了一张大合影,看着江伯伯按下照相机的按钮,这次学雷锋的后动就完美结束了。
要回家了,我们依依不舍得和江伯伯再见和这个社区再见,下次还有时间一定还要来这干活,不管多累多脏。我终于知道了雷锋的伟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讲文明,时时刻刻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
早晨起床,睁开双眼,面对眼前忙碌早餐的妈妈,我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句“谢谢,妈妈您辛苦了!”吃完早饭,当和送我上学的爸爸挥手说再见的时候,我同样满怀感激地说“爸爸,您辛苦了,路上小心!”父母为我的懂事感到欣慰,我为父母的付出而感动。一句“谢谢”让父母满脸微笑,让一家三口都有一个开心的早晨。
到了学校,我对老师说“您好”,老师摸着我的头说:“你好,昨天晚上的作业做得怎么样?都会了吗?”我心存感激地对老师说:“谢谢,我都会了。老师,您辛苦了!”老师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那目光里有赞赏,有鼓励,还有信任。见到同学,大家互相问好,昨日的争吵已忘掉,友谊的种子萌发新芽。
文明是一个使者,它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友爱,变得亲密,变得和谐,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文明之花常开不败!
文明礼仪是什么?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应该要做到的,这是我们做人的基础,我只能说,文明礼仪是朋友,永远陪伴我们的朋友。
前一阵子,常州在申请“文明城市”,可是有些人就根本不文明,什么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尊老爱幼……数不胜数。
前几天从乐购回家,乘车时,在我身边站了一个看似文质彬彬的人,手中拎了两大袋东西。车缓缓的开了过来,我第一个走了上去,找了一靠后的位子坐了下来,那个人呢,则是在最后面靠窗的位子,又顺手把东西放在了旁边的位子上。这不算什么,因为还有好多位子呢!
可是过了几站后,人渐渐多了起来,按道理,那个男人应该把东西拿掉,可他呢,却不,拿着手机,津津有味的玩着。
后来上来了一位老人,可除了那个放东西的位子,其他位子都坐满了。车上人都向那个男人投去了异样的目光,可他全然不顾。我看不下去了,确又不好意思说。就站了起来,对那个老人说:“您坐这吧。”他点点头,坐了下来,我瞟了一眼那个男人看出他也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了。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没有文明礼仪,是不能在社会及家庭立足的。文明礼仪是人们在生活中养成的一种习惯。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的外表;可对祖国来说,礼仪却是生活习惯,品德的反映。
文明礼仪是朋友,不是我们任何的附属品,它将会陪伴我们成长的每一步,告诉我们怎么样做人做事!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谚语。由此看来,文明礼仪自古有之,今天的我们怎么能把这样的美德遗弃呢?
从古到今,哪一位英雄侠士、君主大臣不讲礼仪呢?
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史官司马迁,为了求得一点翔实可信的资料,不远千里来到偏远之地,离镫下马,向老人家施礼、请教。他的文明行为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谁不想社会多一些像司马迁这样的人呢?正如俗话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啊!
记得有一次,我在超市里买东西,看到一位男士骂另一个人,结果双方都暴跳如雷,差点打起来。 一句脏话,会使对方心灵受到伤害,一句安慰的话,会使对方内心那层迷雾散开……
一句“你好”,绽放了你我的笑容;一声“对不起”,融化了心中的冰雪;一句“您先请”,赢得了别人的赞许;一句“需要帮助吗?”,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
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做人之本!让我们携起手来,创建和谐家庭,共创美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