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流水,现已改革开放三十年了。时常听见爷爷、奶奶们讲起这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有时会落下心酸的泪水,有时又听见爽朗的笑声。
从老人们的讲述中,我渐渐明白了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的变迁。
衣:30年前,谁家穿衣都比较简单,什么样式、什么牌子,没有人讲究,唯一的标准就是结实。我想现在被人们遗弃的尼龙化纤的布料,那时是最受欢迎的了。爸爸、妈妈上学时穿的还是千层底的布鞋,等我上学时穿的就是无颜六色的贝贝鞋,美观舒服,一双又一双。
食:吃粮不愁曾经是爷爷、奶奶最高的奢望。过去我家很穷,有时为了让家人不挨饿,他们还会拿着仅有的一小袋白米去换更多的糟糠。在改革开放前集体统一分配粮食,那时村上人均口粮只有四百多斤,其中小麦仅占三分之一,其它是玉米高梁等杂粮。不光细粮少,就是粗粮也不够吃。由于当时又没有油水,缺副食,费粮食,不勒紧裤腰带就吃不到新粮下来。那时城里人每月有半斤油票,农民只有靠买肥肉、猪油炼点荤油。正因为这样,农民很羡慕城市居民,把农转非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可现在已经反过来了,买肉挑瘦的,没有农民居民的分别。大米白面吃多了,反到想吃玉米面了,于是街头巷尾出现了许多叫卖粗粮饼的小商贩。粮食、油不缺了,人倒懒得做饭了。经常找理由,一家人就出去撮一顿。
住:听爷爷说,以前我们家住的房屋主要是土坯,杨木的房架泥屋顶,下雨时屋里会摆满盆子接水。从1990年后,村子里不断出现了砖房。从2000年后,乡上统一规划,一排排白砖红瓦的房屋如雨后春笋排列在马路两旁。如今,为了让我和哥哥上个好学校,我们全家搬到县城。
行:在爷爷、奶奶的年代里,出行主要是步行,到了爸爸、妈妈的年代,出行可以骑自行车。可现在,村村通公交车,既方便又实惠。市区内的“的车”到处可见。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从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消费在不断出现,比如,通话工具、交通工具、旅游热,都说明中国的变化太大了,真可谓是天翻地覆。
我的家乡在偏远的农村,离城区比较远,以前我回一趟家乡玩,需要走一段刻骨铭心的路段。因为回家乡的必经之路是一条崎岖的羊肠小路,又狭窄,又凹凸不平。如果是晴天,尘土飞扬,犹如战场。如果是下大雨,路过的车辆就会在地面上压出一个个泥泞不堪的大水坑,我们的车经过泥坑时,车子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起一伏。一些骑自行车的村民就更遭殃了,遇到一些没良心的司机,快速经过泥水时,溅得一身湿淋淋。记得有一次,我正从商店回姥姥家中,我撑着雨伞与旁边的表哥谈笑风生,走着走着突然听到身后有车辆发动机的声音,还没来得及躲避,这辆车已经风驰电掣从我们身边经过,顿时,溅得满身都是脏泥水,我只好满怀抱怨地跑回姥姥家。如果到了夜晚,那就更惨了,因为我天生怕黑,一路上也没有路灯,照着伸手不见五指,只能扯着爸爸、妈妈的手,一步惊心的往前走,多么的恐怖。
现在我的家乡大可不同了,原来的黄泥路,现在已经变成宽阔的水泥路,一直通到村上,由独行道变成了三车道,大小车辆畅通无阻。到了下雨天雨水哗啦啦地打在路上,流到下水渠,路上再也不怕有积水了,不会发生积水溅身的事件了。路的两旁也多了一排排的路灯,怕黑的我也不怕一个人去玩了,父母也不再担心了!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灯光五彩缤,闪耀辉煌,一条条街道变成了洁光闪耀的银河,一直通向村民的家门口,也一直照到村民的心里。现在有的公路铺上了沥青,也建起了立交桥,这使我们家乡更快发展起来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啊!我的家乡!如今,你已变得那么美好,那么富饶。真是改革开放除旧貌,勤劳致富换新颜,这都是祖国对我们的关怀。我下定决心,勤奋读书,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来报答祖国对我们的关怀之情。
今年是2014年了,看到我的家乡的变化还真是大啊,我的家乡现在是多么的繁华啊!
看啊,现在的马路两侧已经都盖起来楼房,放眼望去,这高楼大厦一栋比一栋高,一栋比一栋好,再也没有过去的茅草屋了,到了晚上灯光闪烁,别提有多美了,道路上也在没有坑坑洼洼的了。已经都变成了柏油马路,马路上看到还有清洁工在扫垃圾,而且还有垃圾车,这让我们的清洁工也轻快了不少。马路被清洁的一尘不染,再也没有到处的垃圾了。马路的旁边都是翠绿翠绿的树木,走在路上都有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而我的心也变得安逸了不少,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样子,但是听家人说,原来这是一片田,过去的路别提有多难走了,黄土铺的坑坑洼洼的小路,要是走的快一点,嘿嘿,那就会变成漫天的黄土了。再加上垃圾满天飞,哎~~不过现在好了。
我的家里也不在是过去的样子了,不在有大火炕,也换成了两张大的双人床。这床别提多软了。也不再是过去的二十平米,现在我的家里是二层小楼,也铺上了红木地板,现在的家里也有着两台电视,两台电脑,一台空调。真幸福啊!可是你别看现在有这么好,。在父母那个时候,那真的是大火炕,硬还不说,好几个挤在一起,而且房子都是用草还有泥改成的,只要外面下小雨。屋里就下中雨,外面下中雨,屋里就下大雨,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暴雨,外面下暴雨,全家人都要去外面去躲雨,每次下完雨之后,父亲都要重新的和泥去盖房子。哎,别提有多苦啦。
说起来,学校也是变化不小的,小的时候上学都是瓦岗房。一片连着一片的平房,现在呢都变成楼房,让我们学生也体验了一边在楼房里面上课,走在走廊里,学生们的读书声,会让你感到欣慰。说起学校,不得不说的就是食堂,食堂也是变化最大的。过去的的食堂真是小啊,也就两个教室那样打吧。挤就不说了,有时候还会漏雨呢!就算你打了午餐,那么多人,你出来都得快上课啦。时间上根本来不及,而且有时候还有没吃上饭的呢!可是现在可不一样了,学校盖起了六层楼,都用作食堂,而且现在别说吃饭的事了,就算来个三千五千的人都没问题,都不会感到挤,坐在餐桌上吃着那午餐,想到家乡的变化,心里甭提有多美丽了!!
历史就像赛跑。向前看,可以树立前进的目标;向后看,可以获得前进的动力,人生在世,我们回首过去,找寻经验,站在现在,我们紧握航标,美好的未来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自古就有“国家富则家富”之说,这里我要说的是“县强则家富”!
独山位于贵州省南部,南与广西接壤,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被称为“贵州南大门”和“西南门户”,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18个乡镇,34。44万人口。传承着古老的文化和历史,被称为“花灯艺术之乡”。
1978年,开革开放的春风拂进了黔贵大地,独山也随之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工、农、商业日渐蓬勃发展,交通、信息、物流快速畅通,每天仅从独山汽车客运站进出的车辆约有500余辆、过境或跑境内货运车辆也有10000辆以上,独山成了名副其实的“贵州南大门”。
勤劳、坚强的独山人民肩负起重振县城的大任,跟着党的步伐,克服连续不断的困难,独山建设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1999年,独山被国家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的称号,这标志着我县的文化、经济蹬上了新的台阶,喊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口号,独山人民踏着坚定的步伐继续前进,今天的独山俨然已成为一个文化、经济强县。
传承着古老而文明的文化,莫友芝父子等人先后得名,古老的花灯艺术越发光芒四溢,有“中国最佳素菜”之称的盐酸也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科技的发展冲击着独山的工业发展,招商引资,我们开发了世界最大的铁合金基地——麻尾铁合金基地。
在这个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是必然,加强公园建设也必在其中,翠泉公园、国瑰公园、影山草堂相继建成,更多的游客涌向这里,爱上这里,独山城的经济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如果拥有现在,我们更应该相信未来!古语有云:“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甘落后的我们都应该把握每一个创造的机会,让花灯艺术之乡成为贵州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让花灯之歌唱响世界,让独山文化传承更远!
在往返贵阳与昆明之间的320国道线中断,有一个古老的小镇,叫三板桥镇。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
最近几年,家乡的变化可多了,变得更美了。一切是那样迷人,令人陶醉,令人留恋往返。 在高高的九龙山上观看,穿过家乡的那条320国道最显眼,明媚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动人,像一段银白色的稠带在飘动;大雨过后湿漉漉的,像一条条闪闪发光的河,马不停蹄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人们都说家乡地形就像灶上正放的一口锅。 夏天清晨,浓雾笼罩,并不断翻腾,简直成了一片雾海,直到中午时分才会慢慢散开,感到格外清新,心旷神怡。 小镇上原有三座桥,我也不清楚是从什么时候起,美国人修的有一座因建造粗陋、时间久远、难以保证使用安全而停用了。在新政府的领导下,新修了一座在旁边并排而立。就在这两座桥的上游左边是起死回生的化肥厂,下游不远处还新建起黄泥塘水电站。
特别是那昏睡多年的化肥厂,在黔江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下,居然也起死回生,重新冒烟了。走进化肥厂,绿草如茵,树木婆裟。一片片碧玉般的草坪上,柔软的小草伴随着厂区机器发出的轰隆声频频点头,向过往忙乎的工人叔叔和阿姨们致以绿色的祝福。漫步在办公楼前,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周围是形状各异的花圃,有的大概是迁就地形,有的又是特意设计造型。有方形的,有圆形的,也有半圆形的,又棱形的,偏僻处还有两个不成形的呢,还有的则是一座小山,种着各种奇花异草。一阵阵轻风吹过,花儿、草儿随风摇曳,像跳着轻快的舞蹈。各种花儿争相开放,争奇斗艳,红似火、白像雪、粉如霞,这些俏丽的花儿总算找到了展现风采的舞台,伴随着机器运转时奏响的旋律,代老百姓答谢日夜辛劳的工人叔叔和阿姨。上班的叔叔阿姨们总是提前赶到舞台,等待着、享受着……
不仅仅是化肥厂,家乡小城镇的面貌也日新月异,不断发生变化。黄泥塘水电站和南京桥水电站的建成,让大街小巷灯火通明,霓红灯闪烁不停,简直成了灯的海洋。美丽如画的住宅小区,为人们的身心健康创造了一个个舒心的休息空间,提供了一处处修身养性的良好场所,营造了一个个美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黄泥塘电站大坝沿边的小马路,不知不觉中也成了家乡人休闲逸乐和散步交流的好去处。漫步在小路上,两侧美丽的绿化带和电站厂房周围的花坛更令人赏心悦目,恋恋不舍。
如果你有机会到我的家乡来,你一定会发现所看到的其实比我写的家乡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