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嫉妒别人,不如用实际行动超越别人。”多么短暂的一句话,却给了我无限启发。
记得那是一次在上作文班的时候,说是要上报纸,我喜出望外,心里想:哈哈!我的作文是有进步的,这回我肯定能上报纸,回家吧这个消息告诉妈妈一定会高兴的,说不定还会奖赏我,带我出去玩。我想象着,报纸发下来了,我怀着喜悦之情把每一张都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没有,没有,没有。”我越来越来沮丧了,当我找到最后一张的时候,也没有看到我的作文。
我失落到了极点,上课无精打采,下课也不出去玩。旁边的同学看到了,拉我出去玩我看都没看他一眼,我一声不哼地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那位同学看到了,显然是有一点着急了!一下子冲着我大声说道:“你这样子算什么!像你这样与其嫉妒别人不如实际行动超越别人。”这短短的一句话给了我无限启发,此后我在上课时专心听讲,抓住老师的讲的每一个字眼,我相信下次我的文章一定会上报。
你可能也喜欢: 毛毛虫给我的启示 一次劳动带给我的启示 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给我的启示
--对“读书要心、眼、口‘三到’”的理解
南宋大儒家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起初,我对这个句子始终弄不透彻,理解起来总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并且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先说“心”,再说“眼”,最后说“口”呢?这句话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我对这个问题较上了劲。于是我下决心,一定要弄明白这句话的真正涵义。
查阅资料、询问同学。。。。。。一系列“程序”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初步的理解:只要心到了,眼神才会集中,眼神集中,能思考问题,才能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但心里觉得还是意犹未尽。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老爸不断从书店、办公室带回学生类报刊杂志,供我阅读、学习。我总是囫囵吞枣,三下五除二就“解决”完一本书。我用自己的压岁钱,在书店买的一些书,都很快“看”完了。可我什么体会,什么好词,什么佳句,知之甚少,收获甚微。我很是不解:千辛万苦读完了这么多书报,怎么还是懂得不多?是不是对这句话理解还不深刻呢?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册书上再次注意到了朱熹的这句名言。我开始反思,但反思得很浅,只知道读书要认真。可归根到底,我仍然不懂。于是我请教老爸。老爸说了一大堆,我才明白:首先要心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阅读文章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三心二意;其次要眼到,阅读文章,心眼合一,反复思索,并试着自己解答;第三要口到,在课堂上踊跃举手发言,并结合老师和同学的回答认真地做比较、分析,最后认真地总结和完善,从而把文章读懂读透。这才是读书要“三到”的真正涵义。
从那以后,我把这句话铭记在心,时刻对照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时刻督促自己。在这句话的鞭策、指导下,我阅读轻松,下笔轻松,语文成绩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名言的启示
人生终会有尽头,有生之年干一番事业,就比泰山还重,活的有价值;如果为私利奔忙,或无所作为,就比鸿毛还轻,活的毫无价值所言。
时间洗不去罪名,会让它留在身上,带着它一起沉没于世间。若人的一生只为了自己,而不折手段,自己却什么也没做就消失在这里,我们也只会以为死了一只小小的蚂蚁那么简单罢了。
有些人就不一样,他们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效劳,真心待人,他们尊重别人,同样别人也尊重他们,待他们离去之时,也会同样散发光彩。
如果希望能活得更有价值,就必须有所为,难道要默默无闻的过一辈子吗?那样也没有人会注意你,没有人会知道你是生是死。
这句名言充分表达了人生的价值,有的可贵,有的就没有意义。
就算我们被欺骗,无从知晓他们所做的坏事,但凡是做出伤天害理的事,还是会心有余辜,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他们人生的价值从何而来?
好人有好报,这虽然不是很肯定但坏人就一定没有好下场,相信那些人都会被人民国家抛弃,后悔一生,直到离世也不会有人给他们送行。所以才会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不同对待。
英国人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句话:“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就是在这句名言的鞭策下,使我热爱上了看书。
记得在二年级下学期的一段时间里,我对学习的态度很不认真,看书的兴趣更不用说,简直是懒得翻,我喜爱的那些书也都在书柜睡了“大觉”。在双休日,心情好,闲着没事干,便随手拿起了一本书随意的翻着玩。在不经意的一瞟之中,我看到了“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句话,我突然怔住了。书怎么可以称得上营养品呢?那些海参,大鱼大肉等一些山珍海味才是营养品呢!书一点都不能算上营养啊!这个问题在我心里产生了一个小问号。
后来,我才知道,食物只能给人带来体力和物质上的需要,书给人带来的是精神上的需要,它使人懂得知识。我便强迫自己看书。
第一次在学校参加的作文比赛竞得了一等奖,我心里无比喜悦,不用说这当然是读书的结果。在三年级参加区里的征文比赛和全国“为学杯”大赛中也都屡屡获奖,书让我在当今知识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从此我便更加热爱看书,还喜爱上了写作。
在这句名言的激励下,我看的书越来越多,认为当初莎士比亚说的那句“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很没错,把书看成营养品是一个极其亲切的比喻,既然是营养品就得多“吃”(在这里指看的意思),甚至这种营养品远远超出山珍海味给我们带来的营养。书充实了我们的头脑,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充实了我们的人生,最重要的是它净化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心变得更加纯洁,美好。
现在我已上了五年级,功课有些紧张,但我依然离不开书,书已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这句名言将激励我继续攀登成功的高峰!
往事如过眼去烟,转瞬即逝,只留下淡淡的一抹,但又如那陈年老酒,年代越久越醇香。在我人生道路上,有许许多多的话都被我忘记了,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被我深深地记在脑海中。
自从我学了《说勤奋》这篇课文,我就对“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印象更深了,文中采取了童第周的事件来记叙的:童第周是17岁才进入中学,第一学期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奋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回家时,他总是习惯性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而且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他又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这一个例子,我明白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道理。即使基础比别人差,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能成才的。
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都像童第周一样,比如爱因斯坦、安徒生、牛顿……他们都是用勤奋换来的成功的。
我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