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全家团圆,高兴极了,这天是不同寻常的一天。
早晨起来,随着爸爸妈妈去拜年。我们来到奶奶家拜年,祝奶奶寿比南山,奶奶微笑着递给我一个红包。接着,我们又去大姨家拜年,祝她们生意越做越红火。来又到了姥姥家,给姥姥姥爷拜年,祝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中午,我们全家一起去姥姥家吃团圆饭。一张大大的团圆桌,摆满了丰盛的酒菜,有鸡鸭鱼,有凉菜,有热菜,真乃满汉全席呀!我们在一起边吃着美味佳肴,边聊着。大人们互相敬酒,祝福对方,我们小孩也不例外哦。我们也拿着酒杯,倒上饮料,一次祝酒。不时地还给表演一段节目,给我们的团圆饭增添了不少的快乐。
晚上我们回到家,姥姥讲起了年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物,专吃人的,非常可怕。后来,神农氏把它关在天牢里,不久,玉帝发了善心,允许它在大年出来吃东西。细心的人们发现“年”特怕红,火,巨声。便贴上了对联,放烟花,放鞭炮,以示吓跑“年”,并且是通宵灯火明目。
时间过得还真快,在亲人的围聚下,我尽然迷迷糊糊的,陶醉在这快乐的节日里缓缓入睡了。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这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据说是起源于古代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的活动。我的家乡在福建,春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回家乡跟爷爷奶奶团聚一起过年。除夕晚上,奶奶做了很多好吃的饭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吃完了饭,我们每个人都去洗澡换上新衣服,这代表旧的一年已经快过去了,要以全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一年,大人要更认真的工作,小孩要更努力的学习一年比一年过得好。接着,要举行一种我们家乡特有的仪式——“跳火”。爷爷拿了许多稻草(在我们家乡也叫春草),放在大门口,然后把它点燃了,一会儿火烧得很旺,火焰比人还高。这时,奶奶在旁边点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好热闹,我们就开始跳火了,先从大门口跨过火堆往外跳,然后再跳回来,来回几次。爷爷说,往外跳代表在新的一年出门都会有好运气,往里跳代表在新的一年会带来好财气。跳完火了,我拿着打火机开始点烟花,烟花喷发出来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有的像闪电,有的像流星,还有的像花朵,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然后爷爷、奶奶、叔叔还有姑姑所有的长辈都给我一个红包,说是给我的压岁钱,我非常的开心。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丰富多彩又有意义,我每年都要回去过春节。
“我的天啊!妈吖!快来救救我吧!Why?Why……”一阵阵鬼哭狼嚎从我的房间喷出来。
为什么啊?为什么啊?到底是为什么啊?初三真的如此可怜?虽人人都说:“新年好,新年好,大家过个好年,开心开心哈……”老师也不例外,但他们还是把一车车的作业推向我们,嘴里念念有词。春节到了,大家都出去玩了,而我只能在房间里奋笔驰书。可怜的初三的我,该怎么办啊?谁来救救我啊?我的春节将就此了解了啊!
为什么?为什么?穷人就是不能过个好年啊?今年是个猪年,当然要白白胖胖的啦,封个大红包开心开心嘛。但是由于“去年全家收入不好,今年就少点吧。”(-_-)弄的我总共不到100块,报名是个问题。只好呆在房间里,耳闻外边炮鸣声!
Why?Why?谁三身倒霉有这样的爸妈?(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啦,郁闷)虽说吃完个年夜饭大家一起打打牌,打打麻将,图个快乐,等到“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时:
“我等等要出去和朋友喝酒……”
“不行……那我也要去……”
“不用了,我自己可以去……”
……
我寒啊,这老夫老妻了还整天吵啊吵啊不烦啊?
……
虽然年是过了,但是过得怎样,大家也清楚了,真的是非常郁闷啊!
今年的春节我们过得不一般,我们全家来到奶奶家,农村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可真热闹呀!过年吃年夜饭,那可是几千年的传统。吃完饭,全家坐在炕头上,边包饺子边看春节联欢晚会。
当十二点的钟声敲响时,夜空顿时变得沸腾起来,烟花从这家的院子里、那家的屋顶上腾空而起。接着在空中绽放,真是姿态万千。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团团冲上天空,又慢慢落下来,有的像流星,“嗖”的一声从天空划过。伴随着鞭炮的轰鸣声,我渐渐的进入了梦乡……正月初一天还没亮,奶奶就喊醒了我。说是要去跳火堆,家乡的跳火堆可讲究了。爷爷抱了一些麦草,我们每个人手里拿了一捆干柴,来到屋前的地里。这时,那儿已经有很多人,这里一个火堆,那里一个火堆,开始跳了。爷爷把麦草南北方向放成一绺,然后点燃让我们从上面跳过去,边跳边说:“东去东赢了,西去西成了”。我不解的问爷爷为什么要跳火堆,爷爷告诉我说:“这是一个传说,这样可以祭拜天神,保佑今年平平安安盼来一个丰收年。”火堆跳完了,我刚想把那来的干柴烧掉,爷爷却说:“柴是财,要把它拿回家,预示着“招财进宝”。”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随着大家的欢笑声,我们就拿着“财”回家了。大约到了十点钟左右,传来一阵阵锣鼓声,原来是秧歌队来拜年了。我急忙跑到院外,只见秧歌队穿着彩色的纱衣,腰里系着红绸带,迈着轻盈的步伐,随着锣鼓的节奏,扭动着,个个喜气洋洋。我也情不自禁地扭了起来,结果没扭几下就摔倒了。我心想:真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什么本领都是练出来的。
农村的春节就这样热热闹闹的从除夕一直“闹”到正月十五,甚至过了二月二,“年味”才慢慢淡去了……
春节里,你用不着睁大眼睛看,就能感到节日的气氛。
不信你听,“笃笃笃”、“哈哈哈”、“砰……啪”、“铛铛铛”、“哐哐哐”、“哗啦啦……叭”、“唰……唰……” 我一个人静坐在椅子上,还不到三十分钟,便听到如此多而妙绝的声音。 “笃笃笃……” “噢,来了。……快请进!” , 我打开门,迎进来爸爸的老朋友肖叔叔。 “笃笃笃……”又一家的门被敲开了。据我大略统计,在上午九点到十点之间,平均每八分钟就有一家的门上响起“笃笃笃……”的敲门声。 , “笃笃笃……”的声音带来了“哈哈哈……”的笑声。
这笑声有粗有细,有重有轻,有中年人的“呵呵……”,有青年人的“嘻嘻……”,有小孩的“哈哈……”,还有那老年人无声的笑。笑声里,小主人同小客人一起玩鞭炮了,“砰……啪……”远远近近的鞭炮声连续不断。 声响最多的地方要属厨房了。听,刀碰菜板的声音,“铛……铛……”、“哐哐……”;油锅炸鱼的声音“剌啦……”;盘碗相碰的声音,“叮儿铛儿……”;忽听“哗啦……叭”,不知谁家碗碟打碎了…… 听,一个新的声音——,是那么轻,那么有节奏,“唰……唰……” 打开一道门,啊,原来是隔壁的张阿姨在打扫楼道。
“唰……唰……”花生壳、瓜子皮、碎纸屑攒成堆…… 听,不知是哪家传出了歌声,平稳、轻快。鞭炮在响,笑声不断,歌声阵阵,这都是有声的。然而我们更忘不了留心那无声的。在这无声里,我感到欢乐,一切能为大家默默地做好事的人都会感到欣慰。在这无声里,透过擦得亮亮的窗户,有一大群雪白的信鸽飞过蓝色的睛空;在这无声里,细细体味春天怎样静静地来到;树枝上酝酿着新的芽苞,暖流驱散着寒流;在这无声里,大地春回。
啊,我倾听着这一切声音,又寻找着默默的“无声”。在这音乐里,在“无声”中,我感受了生活的快乐,看到了祖国的欣欣向荣。这节日的声音,丰富多彩!
除夕日,妈妈除了忙家务事外,必不可少的是给我们这些小毛孩上礼仪课:不能打架,不能拿刀,不能碰鸡蛋。
如许多地方,大年初一在家,大年初二穿着新衣出门走亲戚拜年,一声声“恭喜发财”一句句温馨祝福,幸福溢满脸上。大年初三是各个村子里的重头戏——神灵入家。每到这一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吧自个的家清扫得干干净净,在大厅中央摆好桌子,两个盘子摆中间,盘子内放入糖果’。
橘子。饼干等零食,三个杯子倒满酒摆在前面,两个数额不限的红包摆两旁,准备好鞭炮香火,等待神灵大的光临。大年初四那天每家的长媳妇就会忙着到每一位刚过门到村里的新娘家封红包,请新人到家里吃饭,这一做法是为了表明对新娘远嫁到村里的欢迎与祝福。
初四以后,每家的媳妇都开始忙着回娘家拜年,带着丈夫与孩子,回去报到,告诉父母自己的生活状况。这就是一个小小村庄的自己的春节。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场面,没有匪夷所思的习俗,有的只是那恒古不变的小小习惯,小小的淳朴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