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 你的文字给谁看?聪明人,还是傻子?不言自明。那么,在写作的过程中,你替他考虑过多少?
读名家的作品,特别是短篇小说,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觉,仿佛是在故事的中间开始叙述,而在故事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住笔不写了。恰恰是这样的东西,在我们的头脑中久久地活着。
大家就是大家,他知道,创作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我们呢,总要交代清楚前因后果画中画广告开始画中画开始画中画开始画中画广告结束,把圈子划圆。好像不这样做就对不起读者。其实对得起的只有自己(满足了表达欲),读者才不买账呢。他看到你的圈子划得一塌糊涂,由于线条过于明晰,又没法帮你划好。
要让别人看到一个了不起的西瓜,而你手头这个马马虎虎。怎么办呢?聪明的做法是,选取其中最精彩的那一部分,切下来,送到他的面前。
海明威在谈到他的《老人与海》时说,他要表现的还有好多,相当于我们看到这些文字的几十倍,但他没有写,他相信他的读者已经看到了。
余华说,当我们把一个故事完成,它就成了过去时;而那些没写完的故事,却还活着,永远是正在进行时。
我心目中的好小说是这样,它忽然之间就开始了,在行将结束而又没结束的时候,突又发生了变故,这变故仅有一个开始。
比喻
比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像,还是不像?很难说。最起码要做到两点,新和奇。
A:“恋爱的人去赴他情人的约会,像一个放学归来的儿童;可是他和情人分别的时候,却像上学去一般满脸懊丧。”
B:“后来他‘死了’,他那淡淡的形象也就消失了,仿佛水消失在水中。”
C:“悠久的岁月使他抽缩,磨光了棱角,正如流水磨光的石头,或者几代人锤炼的谚语。”
D:“橙黄色的太阳浮游天际,活像一颗被砍下的头颅,云缝中闪耀着柔和的夕晖,落霞好似一面面军旗,在我们头顶猎猎飘拂。”
:“在蛇一般阴险的暗处,有件修士的长袍像蛇一般游动。”
A是莎士比亚的,B、C是博尔赫斯的,D、是巴别尔的。
莎士比亚的胜在像,用心情比心情,让没有过约会经历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了恋人的心理,字正腔圆,无可挑剔;而后边两个人的,就很难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博尔赫斯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体现了像,但他强调的是某一点,这样就显得特别新颖;巴别尔的,却努力比喻得不像,他把比喻用在这里,更主要的是营造一种气氛。
我们学哪一种?也许都应该学,因为不同的情形需要不同的比喻。
长篇和短篇
短篇小说一天不能读得太多,尤其不能连在一起读,不但会疲劳,还使你一无所获。每篇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虽然短,却五脏俱全,你得有充足的时间消化它。不像长篇,一天可以读很多,甚至是一本。
写一个20万字的长篇,并不一定比写一个一两千字的短篇更费精力,它费的主要是时间。短篇里作者心血的浓度更高。
写作的最佳范本是短篇,它最难写,也最见功力。由于短,一切都可一目了然,尤其是整体的结构方式。有了骨架,再填肉总会容易些。
开头
梁实秋在《我的一位国文教师》中,记其在清华学校中等科读书时的国文教师徐锦澄(绰号徐老虎)讲作文之法:“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得朴拙而有力。”“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说理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
我们并不见这位徐老师有什么大作传世,看来也像我一样,是个嘴把式。但他教出梁实秋这样的大家,也算不妄此生了。
关于开头的突兀矫健,在我所读过的作家中,只有巴别尔足可当之。“战幕向市区伸展。”(《多尔古绍夫之死》)“去列什纽夫的路上很不太平,可我只得去,师部在那里。”(《普里绍帕》)“六师师长电告,诺沃格拉德-沃伦斯克市已于今日拂晓攻克。”(《泅渡兹勃鲁契河》)“我们由霍京市向小城别列斯捷奇科转移。”(《小城别列斯捷奇科》)这是在《骑兵军》中随手翻到的几篇小说中的第一句话,别的就不用说了。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123
作文读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