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我们做完早操,回到教室,发现门口已经有几位老师在等着我们,其中还有陈校长。听周老师说,陈校长是宝应县教数学最棒的教师。我心想,难道第一堂数学课是陈校长给我们上?我迷惑不解。
“叮铃铃。。。。。。”上课了,陈校长果然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天啊,为什么我的预感这么准!这时,所有的同学几乎都屏住了呼吸,紧接着是整齐的声音:“起立!”“同学们好!”“老师您好!”正式上课开始了,原本同学们不喜欢的数学,顿时在陈校长的话中变得生动起来,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陈校长还不时提出几道智力题,同学们纷纷当“破案高手”,我每次都把手举得高高的,好让陈校长叫我回答问题,可陈校长老是不叫我,我心里又急又埋怨陈校长,可转念一想,陈校长又不能一下子叫六十三名学生呀。所以我并没有灰心,继续举手发言。过了一阵子,陈校长终于叫我了,我信心十足地站了起来,把答案流利的说了一遍。我话音刚落,陈校长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并表扬我解题方法独特!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我兴奋极了,比考了一百分还要高兴!
正当我们兴致勃勃抢答问题时,“叮铃铃。。。。。。”下课了,啊!时光老人你怎么就走得这么快呢,有的同学忍不住了,你瞧,坐在窗边的XXX同学,深情地望着窗外,眼里的那片温情与不舍让人感动。
因为陈校长讲的课太生动、太有趣、太精彩了,所以我们都喜欢陈校长上课,如果陈校长能一直给我们上课,该多好啊!
在我12岁的人生中,有这么一堂课令我永生难忘。 “叮铃铃……”铃声响了,同学们纷纷涌进教室,回到各自的座位上。但同学们还是沉浸在下课的状态,有的同学在东张西望;有的同学在交头接耳;还有的同学在座位上坐立不定。 老师拿着电脑来了,同学们觉得很奇怪,老师找到了一组图片,放在了大屏幕上。这些图片都是描述一些贫困农村小孩子生活的。在这么多的图片中,有一张最令我感动:图中有一小女孩,名叫刘小环。她为了维持生活和赚到学费,每天要背16块重达80斤左右的大砖,而且要走140米,可她只有11岁。虽然看不清她的脸,但我能感觉到她满脸的辛酸和汗水。她那佝偻的背本应该是直的,可生活的压迫却让她直不起腰。也许,我觉得天气太热,在吹空调的时候,刘小环却在酷热的太阳底下,背着一块块砖;也许,我还在睡梦中时,刘小环已经早早地起床,在那砍柴,做家务……在以前,我为满足一点小要求,就跟父母要这要那。可刘小环大概要背几百块砖,才能获得她想要的,想到这里,我的心沉重极了。我被她的坚强的意志所深深感动了,如果是我,早就放弃了。但刘小环没放弃学业,为了能上学,假期里她天天去背砖,两个月的辛勤劳动,她终于筹齐了学费。原本吵闹的课堂,这时已变得鸦雀无声了。有些同学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老师详尽地讲解着,语速越来越慢,声音越来越低。我们认真地听着,整个教室的气氛很沉重,每一个同学都已经完全被感染了……
“叮铃铃……”下课铃声突然响起了,要是在以前,同学们早就像风似的奔出教室了,可今天,同学们一直看着这些图片,直到下节课铃响。 这堂课,令我终生难忘。
语文课、数学课、微机课……他们就像一串串优美动听的音符,充实着我的小学时光;它们好似一颗颗闪烁的明星,照亮着我进步的点点滴滴。这些课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一堂期中考试前的数学课。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蔡老师像往常一样左手拿着数学课本,右手提着小黑板登场了。满脸笑容的蔡老师,让我们这些快要考试的学生感到有一种“不祥”之感,该不会又拿一些“古怪“的题来测验我们吧?果不其然,蔡老师的小黑板“华丽”上场了。一道题深深吸引住了我的眼球:“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文形,圆柱底面直径和周长的比是多少”答案有三个,看上去一个有一个的道理。到底是选“②”呢?还是选“③”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左右为难。这时,我突然想起了蔡老师常用的“画图举例”法,我先是按照前面题的叙述画了一张圆柱侧面展开图,标上数据,不出一分钟,我便恍然大悟,心中有了答案。当老师统计答案时,全班只有我一个人选了“③”。其它同学都选了“②”。我心里又惴惴不安起来,是不是我真的选错了。显然只有等老师公布答案了……“正确的答案是“③”!”听了这句话,我差点儿高兴的大叫起来,心里感到很是甜蜜。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我们不能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学会独立自主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收获到更多的成功和喜悦。
从幼儿园到小学,老师给我上了许许多多的课,但是,使我最难忘的还是四年级时的一节科学课。
那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随着悦耳的上课铃声,我们站好了排,走进教室,开始上课了。
此时的老师打扮得也格外漂亮,说话的声音也特别好听:“同学们,我们今天做一个实验。”说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铁锤锤蛋锤不碎”几个大字。
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有的同学说:“铁锤锤蛋,连3岁小孩也知道谁胜谁负,今天老师怎么了?怎么变得这么笨了呢?”有的同学附和地说:“是呀,说得对极了!”还有的同学故作神秘地说:“说不定呢,老师知识那么渊博,怎么会错呢?”再看看班上那些小文学家、小科学家也正在抓耳挠腮,想不出个头绪。你别说,此时,我也正纳闷呢!
老师小心翼翼地把道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鸡蛋、一个碗口大的铁锤拿出来。老师向我们摆摆手,这时,教室里一下子就静了下来,甚至连掉下一根针都能听见。大家屏住呼吸,睁大眼睛,望着那个红皮鸡蛋。只见老师拿着铁锤,使劲向鸡蛋上砸去,结果鸡蛋立刻碎了,老师的手沾满了鸡蛋青和鸡蛋黄。
这时,不知谁说了一声:“老师输了!”我们班的同学议论纷纷,有的说“老师这下子可输定了!”有的说:“这下看老师怎么说。”还有的说:“这回老师可没法下台了。”
5分钟过后,议论声停止了。
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看我说得没错吧!”“没错?鸡蛋都碎了,还没错?”我的心理充满了疑惑。“你们把铁锤锤蛋锤不碎,理解为蛋不碎,但我却认为是锤子不碎。”同学们这时才恍然大悟,纷纷点头。
课后我想:“中国文字可真是奥妙无穷啊!看来我以后还要好好学习呀!”
这件事太有趣了,至今使我难忘。
在我的脑海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许多事我都淡忘了,但这一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
一天,英语教师让我们背诵英语句子,说第二节课要抽查,如果背不到是要罚抄的,并让我们下课抽时间记英语句子,说完就下课了。我看一大部分人都出去玩了。只有几个人在教室了背句子,我想:那么多人都出去玩了,我也出去玩吧!时间过得飞快,不一会儿就上课了。老师说:“我现在来抽查你们背句子的情况,大家再看一下。”我心想:完了,完了我下课没有背怎么办?真希望老师不要点我!只见下课复习的人连书都没看一眼,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好了,大家把书放到书包里,我要来抽查背句子的情况。”英语老师说“郑华,你来背句子。”郑华缓缓地站起来,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我不会背句子。”英语老师很生气地说:“那你把句子抄十遍,坐下。”“李红,你来背。”这时,李红站起来,她流利地背出了英语句子。老师边点头边说:“不错,坐下,陈宇晗。”我心里“咯噔”一下,惨了,我不会背怎么办?突然,老师说:“我点错了,王雪你来背!”这时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王雪也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我也不会背!”老师厉声说:“抄十遍,坐下!下次我再抽查,现在继续上课。”
虽然这次我幸运地没被抽到,但下次再也也不敢偷懒了!这可真是一节难忘的课!
在一次阅读课上,老师说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同学们都很兴奋。我心想:“玩什么呢?我恨不得快点开始”。 我们好奇地看着老师,只见老师从包里取出一条毛巾放在桌子上,紧接着老师拿出一根粉笔又在黑板的右边画了三毛的头像,只可惜没有鼻子。啊!我明白了,原来老师要带我们玩给三毛画鼻子的游戏。 老师说:“谁愿意到前面来”。老师的话音刚落,只见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把手举得高高的喊:“我、我、我……”。 最后老师叫到了我,我很高兴。
紧接着老师走到我的身边,用毛巾蒙住我的眼睛,又在原地转了三圈。然后我小心翼翼的走到黑板前面,老师给我一根粉笔。我拿着粉笔刚要画的时候,同学们都喊:“上、上、上…。。”,可是最后我还是把鼻子画在了嘴上,我看了以后吐了一下舌头不好意思的跑回了座位上。 后来老师又叫了两名同学。一个画到了耳朵下面,像戴了一个耳环。另一把鼻子画到离头像“十万八千里”的地方,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原来画鼻子也这么难啊。 最后老师告诉我们,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要画好却不容易。所以要仔细观察画鼻子的位置认真记好,蒙上眼睛后才能画对。这节课我们即学到了知识,又玩得很高兴。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坐火车到北京去。
进了火车,我看见一位男青年,他的衣服有点朴实,他背着一个很大的书包。我推测:他一定是一个农村娃,而且是去上大学的。过了一会儿,一位售货员推着一辆小车,边走边吆喝:“卖健力宝、可乐……”那位男青年叫住了那位售货员,说:“我买一瓶健力宝。”“五元一瓶!”男青年犹豫再三地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可是,男青年把健力宝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怎么也打不开健力宝。有一位妇女对她的孩子说:“儿子,给我拿瓶健力宝来。”孩子说:“妈妈您不是刚刚喝了水了吗?”“听话就是了。”那位妇女拿起健力宝,用手拉住环,使劲一拉,“咔叭”一声易拉罐开了。妇女喝了几口又放到桌子上了。她其实并不渴。那位男青年按照妇女的做法去做,果然打开了饮料瓶。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那位阿姨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教了男青年开健力宝的方法,而且维护了男青年的尊严。
这件事让我受益匪浅,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想,一定要顾及别人的感受,哪怕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那位阿姨的举动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教育课,我从中学到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从上幼儿园开始到现在,不知上过多少堂课了,可这个星期二上午的那堂课却让我终生难忘。
那是一堂数学课,老师走进教室,在黑板上画了几幅图,让我们说说从这些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前几幅图大家还是一路绿灯,可到后来的那几幅图形,大家就碰上了红灯了,因为那几幅都是比较复杂的图形。大家坐在位置上,一时想不出什么好点子来,有的抓耳挠腮,有的紧皱眉头,思考着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还有的和旁边的同学低声讨论,看看能不能想出什么答案来。这时,老师似乎看穿了我们的心思,对我们说:“你们拿出数学学具袋中的方块,跟着我一起把这些图形拼出来,等一会儿,你们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解题思路了。”大家很想知道解题思路,就和同桌一起很快摆出了上面的图形,睁大眼睛盯着大屏幕,生怕一不留神,老师说的话就从耳边溜过去了,待会儿做作业时就会做得比其他同学差,比其他同学慢。
老师在讲解时,全班同学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不一会儿,就弄懂了这稍复杂的图形的解题思路。后来,我们又借助于小方块做了许多题目,没想到的是:全班同学都一路绿灯走了过去。之后,我们又用小方块拼成了许许多多的图形。最后,老师给我们看了两幅神奇的图,在图中,能看到不少东西,而这些图案又可以作为许多东西。比如:在图中,由于排列的顺序,小鸟可以看成是人的眼睛、鼻子和嘴巴,还可以看成树上飘落的叶子。 这堂生动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终生难忘。同时,这堂课也是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在解题过程中如有困难,可借助画图的形式去解决。
我现在是六年级学生了,也是要即将要离开母校了。这短短的六年里,我从无知到懂事,都是由母校培育的。小学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我们也要踏入初中的阶段,我忘不了曾经教育我的老师,也忘不了和我一起共度小学阶段的同学。
我的难忘的一课是在六年级的辩论赛,那时的题目是《开卷有益》还是《开卷未必有益》。辩论前,各人先表明基本观点,即表明是赞同“开卷有益”,还是认为“开卷未必有益”。然后根据基本观点分成两组,双方各抒己见,展开辩论。
辩论赛正式开始,那时的辩论赛是十分的激烈的,你一句,他一句的,把整个辩论赛搞得非常热闹,但老师还是要他们保持安静,说话要有条理。在他们的辩论对话里,我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很多同学在台下也听得津津有味。
在这次的辩论赛中,我觉得做每件事都要有口才,口才也要大胆,要大胆是很容易的。 所以我以后会尝试大胆的在课堂上举手发言,老师也说过,说错不要紧的,只要你觉得是这样的就说,所以说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先要克服自己,其他的事情也就不用怕了。
这就是我的一节难忘的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