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宿州市,我家住在环城小区,一下楼,穿过马路,便是公园,环城河流经这座公园。
以前,我们小区里很乱,车子横七竖八的停着,垃圾随处可见。乱极了!公园里的环城河上漂满了垃圾,河水比墨水还黒。臭气薰气,人们一闻到那股气味,不由得捂住鼻子、嘴,加快步伐,走过去。还有几条死鱼漂在水面,公园里一片光秃秃的土地,经常有人在那摆摊,几架破旧的健身器摆在那儿,公园里显得的很荒凉。大街上,车子来回奔驰,从车尾冒出乌黑的车烟,几家工厂的大烟囱不停地冒着黑色的“乌云”,严重地影响空气的质量。
菜市场,小贩们的吆喝声一个比一个大,三轮车停的到处都是,汽车被堵在那儿出不来,大街上还有许多乞丐,地上有很多痰斑,远处的菜市场里几位顾客因为觉得价钱不适,大声争吵起来,甚至互相骂了起来。几个年轻的小贩为抢一个地盘而互相打、骂。学校里操场上到处是小孩,校门外全是家长,互相拥护,大声叫着自己孩子的名字。后来,我转学到了天津,离开了养育我的故土。人们常说“月是故乡明”,是呀,故乡的环境虽不尽如人意,但我仍深深地眷恋它。时隔一年,我终于重返了让我日思夜想的故乡。
现在的家乡比以前变化可真大啊!小区里,以前的空地种上了树,还有一个小沙池,供儿童娱乐,地上有格外明显的停车界线,又建了2个垃圾池,小区变的美丽极了,我又去了公园,到处是一片碧绿,健身器材全部更新,而且又建了一些新的玩具,如秋千、滑梯、马桩、跷跷板。环城河河水又变得清澈见底,还有不少游人在河里滑船、游泳,水轻轻的托着人们,轻松极了。
小鱼有时给人挠挠脚,舒服极了,工厂的大烟囱也已经被拆了。菜市场,每个小贩有自己合适的位置,乞丐被人们送到一个工厂投资建造的地方“乞丐之家”,乞丐可以去那里,可以挣钱,受到免费的教育。学校里不再那么乱哄哄,放学时家长在指定的地点接送,规矩极了。我盼望家乡会更加美丽,更加和谐,更加文明,我爱这美丽可爱的家乡。
家乡的变化家乡,它一路成长,有低谷,也有繁华。——题记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家乡是一个破旧的小村庄。 记得小时候回老家,街道是那种坑坑洼洼的土路,路面上疙疙瘩瘩,晴天的时候,路上尘土飞扬,可一到了下雨天,又成了一片泥泞,刚穿上的新衣服也变得脏兮兮的了。
街道两旁还有几间破烂不堪的土胚房,进了屋,房顶上吊着一个昏黄的灯泡,屋里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没有自来水,吃水要靠人力到村口的水井中去挑,或者是用压水泵取水,清晨和傍晚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挑着水桶的叔叔和伯伯摇摇晃晃的走过,挑来的水喝到嘴里又苦又涩。村后是一条干涸的池塘,河边堆着一堆堆的柴草和垃圾,人一走过,“嗡”的一声,飞起了一片苍蝇。那时候的人们,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日夜只追求着温饱,只满足于物质上的生活。家乡在一点一点地变化着。
家乡在大步大步地朝前迈进着。……你看现在,门前的泥泞路面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面,门前的葡萄、苹果和枣子伸手就可以摘到;路上不时穿过的是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和各种实用的农机车;规划整齐、红瓦白墙的砖房是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文明程度也有了提高,院落打扫的干干净净,房前屋后不见了杂草土堆,垃圾都清理到村尾的那个大垃圾池里了,就连农具都不见在院落中随便放置,阳光撒进屋子里更显得窗明几净,吃的是自来水,用的家电真是一应俱全,做饭还用节能的沼气,既干净环保,又节能方便;以前大家洗澡,只能在夏天到渠里去洗洗,现在可好了,有了太阳能,想什么时候洗就什么时候洗。以前,老听爷爷说浇水难,打坝难,你看,现在的田地边,哪儿没有U型渠,水清的都可以看见小鱼了。
以前爷爷总爱和一伙老年人围在大门前下象棋,现在好了,村里建起了文化中心,既可以下象棋、打扑克,还有健身器材可以锻炼身体呢…… 啊!家乡的父老乡亲,你们是那么的勤劳,那么的聪慧,是您们把家乡建设的这么美好,我长大后也要为家乡做贡献!
我的老家坐落在五强溪水库不远处,名叫泥头山,那里留下了我六年的童年记忆。
泥头山下有条几米宽的小河,叫理公河。河的对岸有个小镇,叫理公港。沿河向上,有座石拱桥,那是上山的必经之路。顺着小桥上山,来到半山腰,透过树林向下望,就可以看见几条绿色的水流像几条绿色的丝带一样缠绕在一起,被一个小型的发电站的水坝拦住,形成了一个湖泊,湖中的水藻同山上的绿树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巨画。
春天,山雨过后,枝桠间便冒出了几个瘦小的花骨朵儿,当阳光洒下时,那些花骨朵便陆陆续续地开放了。这时,小鸟都敞开了它们的喉咙放声歌唱,那悦耳的音符仿佛在向你传递着大山的秘密。湖面上也会时而不时地窜出一些鱼儿来,它们那优雅的舞姿,引来了不少垂钓者的青睐。
炎热的夏天并不会改变大山的气质,山中的空气依然那样清新宜人;山下水坝的不远处,便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我们笑啊闹啊,有的你追我赶打水仗,有的捏着鼻子潜水看谁憋气时间长,还有的掀开石头捉螃蟹……玩累了,就去山上的大树下乘凉。有时,天边会飘来几朵乌云,随后,大雨便倾盆而下。雨后的树枝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水珠。太阳出来了,还能在松树下面找到几个秀色可餐的蘑菇。那些胆大的家伙,也会不顾针尖般的松叶刺人,钻入树林中带回几大捧蘑菇。那时的情形,现在依旧的记忆犹新。
秋天的泥头山,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满山的红或黄昭示着丰收的喜悦。油茶是这里的特产,这时,山民们就会成群结队地进山,他们忙碌的身影,在那山间小道上时隐时现,将一担担油茶果挑下山来,晒干,烹榨,香喷喷的茶籽油卖价还真不低呢。
冬天,偶尔会下场大雪。泥头山仿佛批上了一件银装,太阳一照,分外妖娆。寂静的山林里便会时不时地传来一两声枪响,那是人们在猎杀出来觅食的猎物。大雪消融后,也能发现那些零星的陷阱。由于常年的捕猎,现在的泥头山,连只兔子也难得看见了。
如今,一条水泥路直通山顶,来往的车辆也随之多了起来,山民们也无需再肩挑背扛了,大山也不再寂静,并且还树起了一座座楼房,给这朴实的泥头山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儿时的记忆,却还是那般美好,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底,直到永远。
时间不停在转动,世界也在不停的在变化。
我的家乡――独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家乡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我小时候,因为家乡交通不便,回家时在坑坑洼洼小路只能步行,走累了,就背在爸爸背上,回到家乡放眼一看,全是简陋的小瓦房,吃过晚饭后一家人便挤在一起看着又小又旧的黑白电视机,那时还没通电话,更别说手机、电脑了,所以那时候我不喜欢去乡下老家,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深情地说:“比起那时,现在条件好多了,小时候我们上学学校很穷,学校没钱修建房子,就只盖了二间瓦房,三个年级的学生全挤在里面,三四个学生同坐一张桌子和凳子,教室的地面坑坑洼洼,左边凳子的同学只要上课有小动作,右边的凳子就会翘起来,弄得这边同学摔在地上,会逗得课堂哄堂大笑。冬天大家互相取暖还可以,到了夏天教室里拥挤又闷又热,一个老师教几个年级教室非常吵闹,老师非常辛苦,学生学得也苦。在村里读完了小学,到上初中就要到几十里的打羊乡中学,去的时候,要带上饭盒,背一袋米,用罐子装了一瓶糟辣就是整个星期的菜。”我听得入神,简直就像爸爸在编童话。
如今,家乡发展速度惊人,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放暑假我和爸爸又回了老家,呈现在我眼前的是:通村公路已修到了家门口,回家时再也不用吃力地步行了,爸爸的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中国移动的村村通工程在山上都建有信号转播塔,可以随时随地和外面的朋友通电话,村子里已建好了几十栋楼房,一家更比一家修得漂亮,好似花园式别墅一样。每家都用上了彩电,冰箱、手机,随着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的惠农政策,村子里又增添了不少的摩托车和汽车,营运的公交车也开进村里了。爸爸读书时的瓦房学校不见了,一栋二层楼的白磁砖装饰的义务教育工程学校座落在青山绿水之间,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校园的上空,显得格外醒目。
家乡巨变-----得感谢党的好政策。相信不久,家乡变得更美好!
我们的家乡在短短10年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常听奶奶说起以前,人们生活十分困难,一天三餐连吃也吃不饱,还要起早摸黑地在田地里干活,吃上一点大米也不容易,更不要说鱼、肉了。从前的时候,没有电,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照明,并且都住在低矮的小屋子里或茅草屋里,晚上,作业、读书都看不清楚。就拿我们的邻居家来说吧,以前住着小茅屋,每天都吃二三碗稀饭,即使这样,家里还常常揭不开锅,改革开放以后,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慢慢地建设自己的家园。他天天省吃俭用,把钱积攒下来。
经过了十几年的辛勤劳动,他用自己血汗挣来的钱造起了一幢二层小楼,外面贴上了瓷砖,里面装修得非常美丽。还摆着一组组款式新颖的家具。柜子上放着一台29寸的大彩电,彩电下面放着一台VCD和功放机。现在家里面貌变得焕然一新,这一切都是党的改革开放和他的勤劳所得到的。家乡从前的路又小又窄,还有小坑,很不平整,运输只能靠拖拉机、手推车,每逢集市日道路还经常堵塞,极不方便,我记得我小时候的一天,我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快要到学校的时候,天突然哗哗地下起了大雨,我一看就连忙往学校跑去,可一不小心地摔倒了,弄得一身是泥,我爬起来,哭着跑回家了。
近几年来,靠党的好政策,好领导,靠着人们的勤劳,我们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到村口,放眼远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崭新的砖瓦房舍,使人爽心悦目,特别是那一条刚刚新建的水泥公路,穿村而过,到了上、下班时间,摩托车、自行车、汽车,川流不息。公路上热闹非凡,现在下雨也不用怕了,更不用怕摔倒在地了。村里还建起了一排排崭新的厂房,时而从里面传出隆隆的机器声,人们可以不出远门在这村里上班。
宽敞明亮的房子里,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人们在工作之余,渴了,可以打开冰箱从里面拿出饮料;累了,靠在沙发上收看电视。大米饭、鱼、肉更是家常便饭。家乡人民的生活真是富裕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相信,我们家乡在不久的将来会变得更美丽,更富裕。
又到了槐树开花的季节,满树雪白的槐花散发着阵阵清馨泌脾的幽香,故乡就淹埋在花香里。多么诱人,多么惬意啊!它让记忆变成一只多情的蝴蝶,重新盘旋在童年的天空。
那时的故乡,房前屋后栽满了大大小小的槐树。槐树所以受到当地农民的喜爱,不仅因为它的木质坚硬耐腐,可以用作建房材料,而且槐花天生有抵抗病虫害的本领。那些贪吃的毛毛虫,即使把杨树、柳树的叶子吃光了,也不敢爬到槐树上。槐树叶却是家兔的绝好饲料。这些,都是我长大后才知道的。童年时的我,喜欢槐树那是另一种原因。
槐花是春天的伴娘。童年的春天是一本色斑斓、内容丰富的连环画。越读越爱读,越读越舍不得放手。书的故事中,当然也有自己的影子。爬上老槐树,那一串串雪白的槐花摘下来,丢给在树下,眼巴巴盼望着的,不会上树的小伙伴。他们捧着一嘟噜槐花,塞到嘴里,边吃边喊:再摘几串!真香真甜!更惬意的是,每到槐花盛开的的季节,那些养蜂人,象突然从地下冒出来似的,一群一伙拉家带口来放蜂。听说槐花蜜是最上等的蜂蜜。买蜂蜜是要花钱的,和爸、妈要钱,知道那是比登天还难,大家只能瞅着放蜂人,打开蜂箱取出一块块粘乎乎的蜂蜜时,悄悄地咽几口吐沫。不过,有时遇到好心的养蜂人,在割蜜时会用手指,蘸一蘸,给我们这些围观的小伙伴,每人嘴上抹一点儿。顿时一股甜香,不是从嘴里,而是从心里,一点儿一点儿往上串,一直串到脑门,那滋味让人全身都说不出的畅快。有时,我们也会在树荫下捉迷藏,玩家家,或者捕鸟。
长大了,到县城去读书,槐荫树下的故事,又写进日记里,偶尔,翻开读读,心头仍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又是一个槐花盛开的季节,我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想再去寻找梦中的故事,寻找用那槐荫树撑起的一片童趣,寻找用童年的足迹圈起的,养蜂人脏兮兮的灰顶帐篷……但这一切都没有了,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幢幢整齐、漂亮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新居。听说,那一片老槐树,都被一棵棵砍掉,当柴烧了。因为农村建房也很少用木头做原料了。不过,村里街道两旁,又栽种了一排排小槐树,细细的干、长长的枝、圆圆的叶。咦!奇怪,这花怎么是粉红色的?一问,才知道,这是一种新品种,叫观赏槐。真的这槐树的确漂亮:翠绿茂密的圆叶,再配上一串串粉红色的花朵,煞是好看。但我总觉得缺点儿什么,哦!没了老槐花的洁白和幽香,没了槐荫树下童年伙伴那一张张天真、活泼的小脸,也没了放蜂人那脏灰的帐篷。
家乡的文明和进步,难道总得以牺牲这些宝贵的童趣为代价吗?沉浸家乡变化的喜悦中的同时,心头又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惆怅。
你们问我人间天堂有多少?不知道,只知道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要问我人间最美的地方在那里?告诉你它在我的心里那就是我的家乡─如诗如画发兴文古宋。
过去,我爱它,是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但如今,我更爱它,是因为它变了,变的让我情不自禁的投入它的怀抱。
说到这,我的脑海里想起了大人们给我讲: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一后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到处是低矮的房屋,又窄又小的街道,走到那里都是口痰,垃圾,空气不是那么的新鲜,墙角上还有许多乱写乱画的痕迹,许多人随便大小便。很多人家只有一张桌子和,几张破板凳,一个破木箱,一人三餐都不容易吃上一顿香喷喷的肉,更不说有一台彩电了。
可如今兴文古宋的变化可真快啊!几年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我的家乡,唤醒了家乡人民。从此,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年四季,景色怡人,走到那里都是高楼大厦,而且空气也新鲜了,周围都没有灰尘,温暖的阳光照耀在一条柏油马路上,伸向远方。马路两旁花草成片,绿树成阴,有线电视,有线电话早已送到了家家户户,物质和文化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的各个人都穿上了名牌衣服等等。家乡的特产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笋子成了家乡人民的喜爱,貂皮加工成了皮衣皮帽,有些产品还打入了国际市场,使家乡文明全国,令人曙目,山山水水也变得更加美丽了。
看!建筑工人在阳光的照射下,建起了房屋和桥。
同学们背着自己心爱的小书包早早的来到学校,一进大门,学校也变的更加漂亮了,从前都是很窄的小屋,而现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和平鸽子展翅飞翔,教室更加宽敞,明亮。一排排整齐的书桌,还有一台让同学们增长知道开阔视野的电视机。随着一声声清脆的下课铃声,同学们都飞快的冲出教室,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有的打篮球;有的跑步;还有的在教室里大声的朗读课文。大人们也有说有笑的去逛街。路过学校听见了这朗朗的读书声都知道了自己的儿女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瞧!以前的河滨公园到处都是垃圾,没有座位,河水又脏又臭,还没有花和草,还有很多人往河里小便。可是现在呢?现在的河滨公园景色优美两旁建起了雄伟的长廊,四周种上了许多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还有一棵苍老的榕树默默的吮吸的春天的甘露,河水又清又凉儿时还可以看见水里的小鱼小虾,河水缓缓的的流过长江,黄河。。。。。。啊!家乡的变化可真快啊!我爱我的家乡,我全身心的爱着我的家乡!将来,等我学好了本领长大后,我要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管理家乡,使家乡边的更加兴旺发达,美丽可爱。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的家乡吴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你与家人一同漫步在广场、公园上时,最直观的感受可能就是——环境的变化了。你会发现:吴忠的环境变美了:绿色覆盖了整个城市;路边到处杨柳依依;到处鲜花盛开;到处干净整洁……
在我的身边第一感就是:小区的变化。小区里多年滥建滥搭的建筑被政府强行拆除,一道道整齐的房子,再也没有参差不齐的的迹象都整齐划一。剩下的道路,被洒下了草种和各种各样鲜活的种子,只开辟了一条行走的道路,还有的绿化带被开了一条小道,里面放满了水和小鱼,上面还堆放了被石头组成的“小山”。实现了小区里自然而纯朴的绿化美。
每当我在假日,漫游吴忠时,可以发现吴忠东南西北各处新建的广场和公园真是多有:盛园广场、唐风广场、秦韵广场等广场,明珠公园、新龙公园、街心公园等公园。这些公园及广场里:设施齐全、空气清新、风景如画。
就拿秦韵广场来说吧,它没建成之前,那一带: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我每经过那里时,总是小细沙石漫天飞舞,鸡毛乱飞,弄得一身黄土,况且那儿总是臭气漫延,可市政府都视而不见。
而现在,被人工修建后,广场一派: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的景象,广场周围繁花点点、花团紧簇,有各种颜色的鲜花:粉的、白的、紫的……好似天公特制的一块巨大的彩色方格布,上面还点缀了许多绿油油的小配饰,这些花簇里的花各种颜色的都有,有些花美丽娇艳的姿态我从来都没见过;里面树木种类繁多、高低不同、错落有致:有婀娜多姿的垂柳;高大挺拔的梧桐;直插云天的白杨树……这些树木有的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像驻守边疆的战士;有的如永远奋斗、永远拼博的家乡人那种不服输的精神……这早已形成了一列列“树木方阵”……还有那些方格行的草块,像一块纯天然的绿色毛绒地毯。
往里走,就会看见一个圆形的舞台,那里是一般有盛大集会所表演、展示的场地。平时,都是供大家休闲娱乐的场所。我在假期还经常与同学们一起在那里宽阔的小道上玩游戏,比赛玩滑板大家都尽性地玩着,天都快黑了,每个人都迟迟不想回家,都使大家流连忘返……直到晚上,广场上还是彩灯闪烁,依然人流不断:有些老人在健身器上锻炼身体;有些小孩子们趁着天黑玩捉迷藏;有些老奶奶在唠家常……欢声笑语传遍了整个广场。我正不知什么时候才恢复了平静。这里虽然没有“叮咚”的流水声,却特有一种鸟语花香的感受。
这就是环境的变化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带给我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带给我们生活质量的变化。
我的家乡是在邵武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中,那里山清水秀而又贫穷落后的。 我上学时,每天都是背上书包走过一段田埂小路,然后到了大马路上,到村里的小学去上学。说是大马路其实也不大更不宽,并且还是小石子和沙子铺成的,路面清一色的黄泥巴,道路忽高忽低,也是坑坑洼洼。晴天还好说,只是灰尘稍大些。
可一遇到阴雨天,那路就不叫路了,处处有水塘,满地是泥浆,又滑又难走,一不小心,一脚踩下去,泥水溅满全身,衣服立刻变成了“花衣裳” ;要不然自己脚上穿一双破烂不堪的长统雨鞋还神气十足,和几个小伙伴你一脚我一腿的踢来踢去嬉戏玩闹弄得满身泥浆,倒真像一个“落汤鸡”,回到家里少不了挨母亲的数落;要不就是,车子从你身边跑过,溅得裤腿上也尽是泥巴浆子,活像一个小“泥人”,嘴上却不肯原谅,几句脏话脱口而出,也让自己消消气,舒服舒服。放学回家,一路皱眉,一路嘀咕,我们都给它取名为“水泥路”。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三四年过去了,今年春节,我们全家又一次回到了家乡,这趟回家,让我眼前一亮,感觉家乡的路变化太大了。这些石头路、黄泥巴路都作了路基,上面盖上了水泥混凝土,修到各村路口,真是名副其实村庄大路,名副其实的水泥路了。爷爷、奶奶连做梦都没有想到农村也会有这么平坦的水泥路,且不要出一分钱,更不要出一分力。这么光洁明亮的水泥路就“飞”到了家门口。有车的人家门口都铺成水泥地,没车的人家也修一米宽的水泥路,接上外面村村通公路的“天线”。长途客车有时拐个弯从村里过,老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坐上车去城里,看孩子,走亲戚,望风景。只要是自己愿意,从床上下来,脚都可以不沾一丝泥土。假如不是跟着爸爸回家,真是所谓“乡音未改路不识,借问家往何处走?” 路不仅通到了家门口,还通到了田间地头,那“井’字型的路在田间地头穿来插去,到田里干活摩托车一踩,直接就骑到了田边,悠闲;拖拉机把烟叶一溜烟运到了烤房前, 快捷;现代化的收割机一动,不用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 简单。。
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状态。只要在路上遇到了老朋友,没有了唉声叹气,个个只有笑容可掬,随处可见的是欢声笑语,爽朗的声音让你听得心里愉快。 路只是家乡变化一面镜子, 路给人们带去的是许多发展的机会。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道路的神奇巨变,乡村也因此焕发出蓬勃生机,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的家乡在博白,随着科学的突飞猛进,在这几年里,我的家乡的变化超出了人们的变化,令人惊叹不已,叫人不可思议。以前,我坐车回老家的时侯,刚下车,一条弯弯曲曲的泥泞土路映入我的眼。下雨时,一滴滴雨水落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形成了一个个水洼,给行人、车辆带来了许多不方便。晴天时,只要有车开过,都会弄得尘土飞扬的,让人感到很呛。晚上,路两旁连一盏像样的灯都没有,偶尔只有几丝月光照在土路上,导致了许多交通事故。
许多房子都是用瓦、草、石头建成的,我家里,只有一台很小的黑白电视机,电视的图像很花。每间房子里只有几张破破烂烂的旧木床。晚上,没有电灯,家里很黑,只能点油灯或蜡烛。厨房又小又潮湿,若要做饭,要一直添柴。加火。火灭了,就得拿一根竹筒对着灶头吹,这一吹,就会冒出很多烟,整个厨房都烟雾弥漫,熏得人直流眼泪,呛得人直咳嗽。如果一个人菜,那就别提有多麻烦了,一会儿到锅前炒几下,一会儿到灶旁塞点木柴,弄不好把菜给炒糊了,白忙一场。
改革开放后,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条笔直的马路一直通向村里,弯弯曲曲的马路一望无际,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犹如一条银白色的长蛇。马路两旁一排排路灯显得十分精制、新颖,一棵棵绿油油的树木整齐地排列着,
威风凛凛,好一个个保卫国家的卫士。一辆辆汽车、自行车、摩托车……在马路上穿梭不息,啊!好一派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
乡村里,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造新颖的厨房铺上了色泽纯正的地转、墙砖,摆放着美观的冰箱,先挂着在噪音很底的抽油烟机.大厅里有一张舒服的沙发,42英寸彩电,荷花形、兔子形、花篮形……形态各异的吊灯雕刻的栩栩如生,十分逼真,把大厅装饰得富丽堂煌。姐姐的房间有一盏小巧玲珑的书桌,棕色的书架,一张漂亮的小床,床前有一台电子琴,整个房间让人既优雅又舒适。院子里有一个很大的花坛,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盛气凌人,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有的花团锦簇,有的一枝独秀,朵朵都含笑伫立,娇羞欲语,沁人心脾,犹如一幅诗情画意的油画长卷。
现在,家乡旧貌换新颜,我为家乡的变化而感到豪,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好,为家乡的变化做出一份微薄的贡献。
翻阅姑姑的影集,看着、看着,我仿佛走进我姑姑的童年。身穿“大朵朵花”的衣服,一条紫色的裤子和一双“解放鞋”正和几个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在一个四和天井院坝里玩耍。
另一张照片是在一个山上照的,背景就是我们美丽的山城——利川。仔细看去两排的瓦房,中间有一条很窄的街道,原来这就是解放大道。而在离解放大道不远处看去,有一条比较宽大的路,但房子好像间隔得比较远,都是一些高两三楼的平房,仔细对照这就是正在修建的清江大道。
看这一张是坐在“拖拉机”上照的,背景是以街道为主,街上看不到几辆车跑,路上有几个年青人骑着自行车。
“向芷莹、向芷莹”。是妈妈在喊我!我仿佛从梦中醒来。“走,超市买菜去”。我紧跟着妈妈身后来到街上,我正准备过马路,妈妈一把拉住我;大声说到:“过马路先看好有没有车”。忽然一辆“的士车”从我身前跑过去,车一辆接一辆的来来往往;等了好一会儿,我和妈妈才到了马路对面。以前人多车少。现在是路宽车多了,想起我刚才看过的照片,我对照眼前的街道看着,一栋栋高楼大厦整齐的排列在街道两旁,人行通道上一排排四季长青的树,给来往的行人遮挡着太阳,不知不觉来到了超市,在蔬菜区,几百上千个品种的蔬菜,看得我们不知买什么菜好。听奶奶说:“以前什么季节就只能吃什么季节的菜,特别是冬天,就是以大白菜和萝卜做‘当家菜’。”现在好了无论什么时候想吃什么菜,就可以买到什么菜。
回到家,妈妈拿着手机,给我姑姑打电话,叫她们下午到我家来吃晚饭。然后打开天燃气,开始忙着煮饭、做菜,而我坐在沙发上发呆的想着“长辈们和我们这一代的生活变化真大。在变化中说明了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
我真诚的宣告祖国妈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上我的力量,同时也真心的祝福我们的党与日月同辉!祖国腾飞吧!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情!家乡的山水滋润了我们,家乡的亲人哺育了我们,家乡的文化熏陶了我们。新中国成立了60年,而家乡也随着新中国在悄悄的改变着。喜看家乡,在这短短的几年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家乡在改变这儿,改变那儿。可是由于年龄的关系,我总是嘻嘻哈哈,觉得很好玩:而现在我已经慢慢长大了,开始懂得了,这时我才发现:原来,随着时间的流动,我们身边的任何东西都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
记得一年前,我和妈妈骑车去看姥姥,在半路上,漫道都是烟雾,垃圾……有的时候如果风比较大,可能连前方的路都看不清,有时甚至还会有垃圾飞到脸上,这些还不算什么,最厉害的就是路,平常就非常不好走,最可怕的还是下完雨之后,坑里积满了水,如果身后有人时骑车不小心,激起的水花还会激到后边的人的身上。由于种种的原因,使我慢慢的不想再去姥姥家了,甚至还为蓟县丢脸。
可是一年后的今天,我以蓟县为傲。因为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蓟县的看法。
那是一个清凉的上午,我极不情愿的答应妈妈去姥姥家玩。一路上我总是闭着眼睛,因为我不想看见那坑坑洼洼的土地,满天飞舞的塑料袋……可是爸爸的话却打破了我对家乡的看法,“看啊,旁边的树长得高多了!”一开始,我只以为爸爸在逗我玩,可是没想到,爸爸又说了:“看,路平坦多了,垃圾少多了……”这时,我忽然觉得路不再像以前那样颤颤巍巍了,反而特别的稳当,这时我张开双眼,我简直惊呆了:笔直的道路、美丽的绿化带……我有点不敢相信,这真的是去往姥姥家的道路么?经过仔细的核实,我才发现这确实是去往姥姥家的道路。我去姥姥家的次数不胜枚举,可我却未留心过家乡的变化,道路的变化。
现在跟以前一比,我才发现,蓟县的新变化太多太多,我们聊上三天三夜也聊不完。我们现在也要好好读书,将来也要为建设蓟县和祖国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