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好不容易在报社找到了一份记者的工作,实践着在学校里学到的取与舍的平衡。 今天,我接到一个重要的采访任务——去采访一位当地有名的大慈善家。这位大慈善家的善举真是不胜枚举:捐资建学校、老人院,又搞什么基金的。听说最近,他又在为无家可归的露宿者建楼房,真不愧是大善人。 接到这任务,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能在新任职期间接到如此重要的任务,紧张的是我在担心大慈善家会不会对我这无名小卒不屑一顾。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敲开了大慈善家的门。谁料,迎接我的是一张笑容灿烂的脸和一副亲切和蔼的态度。我的心中不禁一赞: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大善人。采访顺利开始了,又很成功地完成了。 我一路兴奋的踏上归途。走着走着,却发现刚才的采访记录还留在大慈善家的家里了。我马上折回。 我正准备敲门。这时门后传来扯着嗓门大喊的声音:“你给我看着办!” 我细听,是大慈善家的声音。咦?怎么大善人像天气那样忽然360度大改变?我一脸疑惑。 “你给我用最少的钱把那幢楼给改起来!” “您这不是叫我偷工减料吗?这样似乎不大好吧……”这时,屋内传来另一男子的声音。 “什么偷工减料?我出那么一大笔钱盖幢房子给那些穷鬼住(好作文尽在字典网),算是仁至义尽了。少几块砖又不会死人。你快点干,我的名誉可全靠它了!” 天啊,那“大慈善家”竟是这样的人,我终于看清了。他用良心去换取他所爱慕的名誉;他用众人的性命去争取他所倾于的虚荣。 我恍然大悟。我头也不会地走了。那份采访记录,我没有取回。我不要用自己的虚伪赢得老编几句赞许的话或是升职加薪,我不要利用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份采访稿我写了,并很快印成了铅字,在大街小巷流传着。我看着那些读者读到这则采访时愕然的神情,我知道了自己真正掌握了取与舍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