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上完英语课,走在小区撒满阳光的大道上,望见不远处充满生机的摇曳着的竹影,心中微微泛起一丝涟漪,转身走向那条辟静的小路,那条充满我小学记忆的小路。
走木桩
记得是在小学一、二年级放学回家时,必定拉上好友走木桩。这建议原来是好友提的,可我一走,便和它较上劲了。
那木桩围成“T”形,“T”字两边分别有两根高大的柱子,弄得我每每走到那儿,便会被柱子挤下木桩,于是我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走,甚至在想:这柱子要是能听懂我说话,让个道儿,该多好啊!日日这么想,夜夜如此想,以至于有一次,我怯怯地开口道:“柱子叔叔,您让一下好吗?”
“是啊,您让一下好吗?”这时,一边的好友听到我的话,也讯问起来。可回答总是沉默不语,我们便总是失望而归,直至有一次,被妈妈发现了。
“柱子不会说话,它没有生命,要走过去,就要看你的努力。”妈妈微笑着看着我们说。
“哦。”那时,我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回去了。
现在,望着那熟悉的“T”形木桩,我不经哑然失笑——柱子,怎么会说话呢?要达到目标,当然要靠自己的努力啊。
竹林,后院
慢悠悠地走着,又来到了这片不大的竹林,却是它,让我忆起了乡下爷爷家后院的那片竹林。
在夏日里,涓涓细流从竹林中穿过,静静悄悄的,不带任何声响。所以我总能听到竹叶婆娑声,鸟啼声,哇鸣声,看到清新的碧竹摇晃的声影。
还记得那时特别爱听表哥、表妹吹曲子。
夏日,每每到竹叶葱茏之时,总会嚷嚷着要听哥哥、妹妹吹曲子,渴望听到那大自然独有的音乐。
不论围墙有多高,哥哥总能想法子爬上墙头,踮起脚尖,伸出手臂,摘下几片竹叶,递给妹妹,和她一起吹给我听。那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真令人沉醉!
但若在冬日,便截然不同了。
冬日里,后院总会堆积些没用的枯枝,落叶,而这些东西,恰好成了我们三个篝火晚会的最佳材料。
每天,只要等到日、月交替,后院便成了全屋最热闹的地方。我们总是围着那堆火,唱啊,跳啊。
累了,搬来椅子,聊聊天;倦了,趴在椅子上,睡一小会儿;冷了,再往火堆里加些柴火;饿了,找几个红薯来,烤着吃,真是要多惬意有多惬意!
现在想起,耳畔仿佛回荡着那时我们稚嫩的歌声,似乎看见两个小孩子正对着两根柱子说话。
慢悠悠地走着,不知不觉走到了单元门口。
这条小路上,记录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以至于我无法一一道来。
这条小路,很静,它悄悄地记录着每个人的足迹,每个人的记忆。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位于北方的魏国,由于那时思想解放,政治开明,言论自由,所以名家辈出,表现出一派蓬勃的朝气。
杨朱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他平常穿一长袍,马脸,眼睛小小的,留了一大把胡子,留了长头发,喜欢弹琴喜欢读书,经常在院子里听到他的朗朗的读书声。
那是一个春天,小草在微风中向你点头,迎春花、杜鹃花、玫瑰花争相开放,院子里好象在开一个盛大的party;蝴蝶在花丛中跳舞,蜜蜂也在凑热闹,嗡嗡地好像在给蝴蝶当舞伴,在绚丽的百花映衬下,活像是一幅特别美丽的油画。
给这个院子看门的是杨朱家养的一条狗。这条狗耳大牙尖,非常凶悍,它对主人绝对忠诚,有一次还抓住一个小偷,保住了家中的财产,立有大功。
杨朱有一个弟弟叫杨布。那一天,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到城中去办事。出门时阳光明媚,小鸟欢快地唱着春天的赞歌,天空万里无云,天气特别好。因为他家离县城近,所以步行一会儿就到了。县城里好不热闹:有的在吆喝自己的商品,吸引别人去买:有的在街头表演精彩的杂耍,引得众人围看并不时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有的正在和顾客谈价格,那毫厘必较的讨价还价的声音显得十分嘈杂。
街上人山人海。商品有丝绸,面料,小的工艺品,一应具全,丝毫不比现代的大超市里商品的品种少。一向以朋友多而著名的杨布,办好事情后,一下子就被朋友拉住了,在酒店里狼吞虎咽地吃了一顿。可能是天公不作美,不一会却下起倾盆大雨来,下得路面上都是一潭一潭的积水。醉醺醺的杨布跌了一跤,只好脱下白衣服,换上黑衣服回家。
但是,他的看门狗却不知道这个穿着黑衣服的“不速之客”就是杨布,迎着他“汪汪汪”地狂吠不停,杨布大怒,就要扑上去打狗。
杨朱听到狗吠,就急忙来到门口,发现是杨布穿着黑衣服回来,就说:“ 你可不能怪狗啊。”“为什么?我不认识主人,居然咬我!” 杨布愤愤不平地说。“假如当时让你的狗白颜色出去, 却变成黑颜色回来 你难道就不会奇怪吗?”杨朱开导他说。
杨布这才恍然大悟,平息了怒气,望着趴在门口的那条似乎觉得很委屈,在不停地嚷嚷的狗,叹了口气,跨进了院子的门
喧闹的城市掩不住游子思家之切,唯有空中的焰火照亮了游子回家的路途。
一学期的学习生涯渐落尾声,伴随着爆竹的声响,我踏上了从省城回家的路途,坐在公交车上想着年迈的父母亲,不禁潸然泪下。夜,是如此的寒冷,一阵寒风袭来,我不禁用手裹了裹我的棉衣,看了看表已经是晚上的深夜时分,我想父母这会儿应该坐在炕上睡着了吧,下了公交车,边走边想着。在夜晚点点灯火的照映下,看着四面环山的故乡,不禁心中呐喊,我回来了,我的故乡!放眼望去,故乡的路易就是那样的弯曲、依旧是那样的亲切,大概是它的上面有着游子专属的味道。想着快要到家了,我便卯足了劲拖着行李向前走,看着不远处有这点点灯火的村庄,夜,不再寒冷,而我的内心却始终澎湃着。
寂静的乡间小路上,在阵阵微风的吹拂下,有着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味道是那样的熟悉。我便抬眼看了看天,摸了把汗,就在我低下头向前行走之时,我看到高高的山岗上有一个模糊的身影,苍老中显着几分挺拔,烟圈在寒冷的天空中渐渐升起,又打着转,而且抽烟者的神态是如此的与他逼真。我便装着胆子高声呼喊:“爸,我回来了,”远方的身影颤抖了一下,便快速的向我走来,我再一次激动的呐喊道:“爸,是您吗?”您依旧用粗暴的语气高声对我叱喝道:“我不是你爸,我是谁爸。”我便快速地向前迎去,就在目光接触的那一刹那,我看到父亲行走的步伐依旧是如此的硬朗,但腰却弯得那么厉害。我便说:“爸,您的腰?”他便粗暴地对我说:“看什么看,你把我可好呢,你瞎操什么心,把心思用在学习上,我和你妈就好这很嘞。”说完这些话,他便大步向前走去,我紧紧地跟在后面,就这样一老一少,一步一个脚印回到了游子的避风港。时间已经不早了,看着昏黄灯光下等儿归来的、睡眼惺忪的母亲,我便劝着说:“妈,我回来了,你好好休息吧,我很好。”母亲看了我两眼才安心的睡了。
夜晚,我同弟弟睡在一起。弟弟边告诉我说:“哥,爸妈可想你了,杀了猪什么都舍不得吃,妈知道你爱吃猪蹄,便把他紧紧地拥塑料裹起来不让我们碰。妈老是喊胃疼,而爸也腰椎间盘突出痛的起不来床…”就这样我和弟弟一直聊着。夜深了,弟弟早已进入梦乡,而我睡意全无,唯有愧疚堵在心头。
“窗外更深露重,窗内闲愁难送。多少心事无从,徒留一帘幽梦”。月,依旧。溜走的却是父母亲点点的年华。
夜晚的心声不奢华,我想焰火的新生会有人懂。
静谧午夜,城市如同一个婴儿,嘴角牵着一丝微笑在黑夜的怀抱之中,静静地酣睡着,没有灯火的嬉闹,褪去了繁华的街道上,一种寂静开始在这大街小巷流泻,似乎一切都在一片恬静的海洋之中下沉,我的呼吸似乎也是可以泛起涟漪,任由着夜色在心中缓缓诉说,那风声源头的传说,只流下一缕月光引着小车,在这座沉寂海洋之中航行。
不知不觉之中,车缓缓停在了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弄堂之中,扎根于记忆之中的老树依旧是死死守护着这片土地,只是那绿色却又同样温暖的血液的轨迹又多了几圈,只是他的心走过的路又长了几分,只是他与这片土地的情谊更深了几分,只是他的灵魂之源离这片土地更近了几分,只是他的那份忠诚更沉重了几分,只是他的掌纹更深刻了几分,比起记忆,他更多了份苍老,多了份责任,多了份比回忆还沉重的陌生。五年没回来了呢……
不禁触上着粗糙得温暖的树皮,细细数着时间的脚印,那份曾经习以为常的守护,此刻却变得弥足珍贵,才恍然,自己在时间里的义无反顾,错过了太多背后的风景。
转过弯,那是一个极空灵的空间,一面青苔拥抱的老墙划开了界限,墙的一边是红灯绿酒的一场梦,而另一边是一个个小家拼凑的温暖,我喜欢这一片小天地,因为它小所以挤满了温暖,因为它小所以不会有空荡荡的孤单,这儿的空气, 总能让人品出一种安心的味道,记得在那童心未泯的时光,总爱用手划过着道老墙,冰凉而又光滑,总觉得这片并不厚的老墙深不可测,好像可以划过那过去与现实的夹缝,风声传来那远古之处的回升,指尖轻点之处仿佛可以激起时间的红尘,那是一种很美好的姿态的旅行,墙的尽头就是我的老家了……
定格于时光的某处的我,每次回家的时候,总对着整栋大楼大喊:“我回来了!”总会有许多个声音应声而起“哎!回来了啊!”然后傻傻地咧着嘴大笑。就好像温情乘着清风扑面而来,带来的是幸福的芳香。
推开那扇熟悉门,熟悉而又亲切的气息拥抱着那久久未归的心,走进那个属于我的小世界,“我回来了……”儿时的我穿过时光向我微笑“恩,回来就好……”
今天,我回家了,回的是记忆,去的是烦恼,夜,沉寂,但梦,破晓——
因为爸爸妈妈一直忙于工作,我们一家已经好几年没有回老家陪爷爷奶奶过年了。
我每次给爷爷奶奶打电话时,他们总问我能不能回家过年,而我也非常的想念爷爷奶奶,就老是央求爸爸妈妈回家一趟。爸爸妈妈也非常的想念老家。终于决定今年一定回家。可是今年的湖南遇到50难遇的冰雪天气,从电视上我们看到湖南象是一座被冰封的白色雪城,公路瘫痪,铁路中断,机场关闭,许多的地方停水停电。给我们的回家带来了重重困难。妈妈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一定能战胜这场灾难,我相信。
妈妈丝毫没有犹豫的定下了2008年1月31日早上7:25北京飞往长沙的机票。哈哈!我要坐飞机回老家了,无限期待中。 1月31日凌晨5:00我们一家就起床,收拾好朝机场方向出发。在朦胧的晨色中,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上我象一只多嘴的小鸟,不停的向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兴奋的心情就象是放飞的风筝,要知道这可是我第一次乘坐飞机。爸爸说:别高兴的太早,还不知道飞机能否正常起飞”。妈妈说:肯定能起飞,不要怀疑。”6:00到达机场,爸爸托运行李,妈妈换登机牌。然后我们过安检,到侯机厅等待。7:00有空姐领我们登机我终于见到了向往已久的飞机,庞大的机身,巨型的机翼,干净整洁漂亮的机舱。我的坐位是靠窗的,而且正好就在机翼的旁边。
空姐教我系好安全带,说飞机一会就要起飞了。爸爸担心的事终于不要再担心了。飞机开始缓慢滑行,而且越来越快,突然我感到有片刻的失重的感觉,飞机起飞了,我惊奇的瞪大眼睛,朝下看,哇,原来高大的房屋建筑,变得象火柴盒大小,宽阔的高速路河流就象一根带子。
飞机越飞越高,我看不到大地了,飞机飞行在云层的上面,云层就象是洁白的浓稠的牛奶,波澜起伏,蔚为壮观,头顶的太阳十分灿烂,光芒四射,给云层镶上了万道金边。 我们的回家之路应该是阳光之旅。飞机飞得又稳又快,我没有感到一丝的不适应。 10:00飞机准时安全降落在长沙的黄花机场。出了机场,早有人在机场外等侯我们。说我们的运气特别,经过武警官兵各界人士几天连续奋战铲冰除雪,关闭多日的长沙到株洲(我的老家在株洲)段的京珠高速刚刚被打通,一路上畅通无阻。
汽车飞速的安全的穿行在无雪无冰的高速路上,看着道路两旁被厚厚的冰雪覆盖的山岭树木,我在内心深处深深的感谢那些为了让我们平安回家而默默奉献的英雄们,是他们铺平了我们回家的路。回到了思念已久的家,见到了思念已久的爷爷奶奶。我要祝福那些回家了的或是走在回家路上的或是暂时不回家的人们都平安幸福。
家,一个温暖的名字,它既是一个遮风避雨居所,又是一个真正使人憩息心灵的空间。但对我们家这样的远离故乡的三口之家来说,一年回家就那么一次是远远满足不了我们心中回家的欲望的。虽然,学校有挚友常伴,有恩师于旁;放假时有电脑常伴,零食于旁,但还远不及回家那种温情与温馨。
回家,每个人都带着兴奋、愉快的心情。这就是回家,久离而归的期待。家,无论是好是坏,始终是精神的归宿地,心灵的寄存区。出门在外的学子、游子都会想家,时间长的想,时间短的也想,离得越久,想的越深。不管这个家,你是爱着的,还是恨着的,或者是漠然对待的,家始终是家,那是你的归宿,你的落叶归根之处。
坐在高铁上,我一直在餐车里,望着窗外,心潮澎湃,一刻都没有停过。一想到马上就要回到久违的老家,我就激动不已。终于,五个小时后,我到站了。
回家是平淡的。
每一次回家,心情都没有特别的激动。可能是因为每年都会回去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性格。我认为,平淡才是最真实的。没有极大的欢喜与悲泣,就是一种淡淡的感觉,如清水拂过,凉风吹过,自然和畅,无言的温馨感。我觉得,这就是回家。
回家是幸福的。
我一回到家,那种温馨的感觉便弥漫了开来。温馨的感觉,只有自己才心领神会。于我自己的体会,不仅是春风般的温暖,更是一股熟悉之感。熟悉的模样,熟悉的声音,熟悉的动作兼一切所熟悉的东西,亲人还是那样的亲人,可能会因为岁月的流逝,增添沧桑之感,而在眼中,他们依然如旧。
姥姥仍旧是那样的朴素,见我们来了,连忙下炕忙这忙那,招呼我们坐下休息,吃水果。姥爷神色好了不少,面色通红,虽然七十多岁了,可是精神很好,有一种鹤发童颜的感觉。还有大姨二姨,舅舅,表哥表嫂,表弟,依旧是那样。这次回家没见到二哥三哥,因为他们一个在工作,一个在读书。不过这次家里新添了个小侄子,全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回家的感觉真好。
家,是天底下最纯粹的地方;家,是自己真正渴望拥有和渴望自己归来的地方;家是生你养你甚至给你最后一抹泥土安息的地方。但愿每人都能回家看看,体会家的温馨,体会家那一种平淡的感觉,一种不一样的平淡。
叶圣陶爷爷说过: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过年过节别忘了回家,看了看长辈,实在没空就给长辈打电话,道声好。回家就是对长辈最好的报答了。
常回家看看。
小时候,家是一座大大的房子。
年幼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家的概念。读幼儿园时,身边的小朋友哭闹着要回家,我却静静坐在一边摆弄我的玩具,甚至不愿早早回那座大大的房子,总是最后一个恋恋不舍地离开。老师总夸我乖,妈妈却常常叹息“这孩子,一点都不恋家”。我小小的脑袋里装满的是园里有趣的游戏,生动的故事,而严厉的父母只搁在窄窄的心灵缝隙里。
后来呀,家是一间小小的餐厅。
人无法停止成长,很快,我便背上重重的书包,告别童年的蚱蜢,进入了幽深的教室。老师严厉的教育让我迅速摘去童稚的帽子。我是个适应能力极强的人,很快,我便习惯了学校生活,家便成了一个留宿的餐馆。对父母殷勤的笑脸隐约有些厌恶,那道房门阻隔了忙碌的我和疲惫的父母。家,形同虚设。
偶尔读到叙述家庭温馨的文章,暗自鄙夷——那不过是一间缩小了的餐馆而已。我那脑际里思索着的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数学题,父母只被印在小小的房间方块里。
而现在,家是一湾温馨的避风港。
上中学以后,倔强如我,总把同学关系搞得很僵很僵。自己安慰自己:没什么,朋友哪里交不到。但当看见别人嬉笑玩闹,心却无法平静。开始盼望早早归家,那是一种可怕的煎熬。父母似乎很开心,每天把饭菜准备得极好,可我却心不在焉,妈妈终于瞧出了苗头,那晚进了我的房间,坐在床头轻声问我:“怎么了,最近状态不好?”或许是那轻柔的语调勾起了我心头的委屈,我倒在妈妈的怀里哭得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妈妈的开导让我开朗。那夜,我们母女俩挤在被窝里谈了一宿。从那以后,我有了烦心事便向妈妈诉说,家成了我最温暖的避风港,父母则成了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回家,不再是回那座大大的房子,不再是回那间小小的餐厅,而是回那心灵深处的避风港。
小时候,我觉得回外婆家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怎么?你不信!请听我细细道来。我的外婆家住在丁桥,以前那里是偏远的郊区,我们一家要乘坐304路公共汽车,经过秋涛路,穿过整条石桥路。
那时候的石桥路路况特别差,大型工程车在坑坑洼洼的马路上横冲直撞,晴天灰尘满天飞,雨天烂泥拌黄沙。妈妈常说:“回外婆家就像上战场,得经受“枪林弹雨”的考验。”那时的304路很少,就算路况特别好,也要十多分钟一班。堵车?那就更糟了!三四十分钟才盼来一辆是常有的事儿。因为它线路长,车上的人也特别多,每次都挤得我喘不过气!要知道,我可是“晕车族”里的一员! 一上公交车就难受,勉强坐到一半,实在受不了了,爸爸妈妈就陪着我下车,走上一站路透透气,有时就在路边的超市门口玩会儿“摇摇车”,直到没了晕的感觉,再等下一辆304路,接着坐。呼……终于下车了!往往我还是吐得稀里哗啦的。
你以为我的噩梦结束了?不,还没结束呢,接下来才是真正可怕的。到外婆家,还要路过一片荒地,沿着一条小路走,要走半个多小时呢!走了大约一半的路,就出现了一条小溪沟,现在的我轻轻一跳就能越过去,可对那时候的我来讲,嘿嘿,结果自然是阴沟里翻船,还沾了一脚的泥。2010年3月,秋石高架的半山到三里亭路段开通了,我的噩梦也结束了。双向8车道的宽阔路面,威武的挺立在石桥路上,有了它,石桥路上的车流量一下子少了,304路自然畅通无阻啦!高架还延伸到了石大路,公家车就直通到了外婆家门口,下车后走上几步,就到家了。
再说我们家买了车,从凯旋路出发,开上了秋石高架,半个小时不到就可以到外婆家了,真是方便。现在我们几乎每周都回外婆家,外婆总会烧上一大桌菜。哇,想到她特意为我焖的红烧肉,我就直咽口水。现在,秋石高架三期工程,石桥路和钱江三桥连接的路段也开始动工了,据说等到2014年6月,三期一开通,从半山到钱塘江边只要十分钟就到了!那样,我与外婆的距离就更近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我和外婆的距离也许还会近一点,再近一点……”
今早上学的路上,我边坐公交车边听王野和马楠主持的FM99天津音乐广播。二位主持人幽默的主持风格,时不时地把我逗笑。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节目就要结束了。临近结束,二位主持人提到了现在老年人为何要花重金,买高额保健品的话题。
其实,老年人并不傻,知道那些鼓吹的保健品实际上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但令人不解的是,他们为何还要不惜搭上自己辛苦存下的退休金,疯狂购买这些没用的奢侈品?原因就在于一个“情”字。主持人提到了一个大爷的感言:“我何尝不知道这些保健品没有宣传的那么有效。我买这些东西就是因为一个店员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天气为我送来他们的小礼品,这一幕感动了我……”
主持人还提到了一个王奶奶,王奶奶家中仅有的独子不幸早逝,剩下两位老人,王奶奶的老伴也在今年患上重病,瘫痪在床,随着病程的加重,离开了王奶奶。王奶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求助于保健品热线,店长知道消息后,发动全体店员为老人办理了后事。事后,店员还给王奶奶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说只要有需求,24小时服务。“亲生孩子也未必能够做到这么周到,为了这些孩子花这点钱,值!”老人感慨的说。
还有一位刘爷爷提到:“我买保健品,就是因为可以有个正当理由天天去店里,和大家在一起。”店长也说:“有的老年人,每天还不到开店时间,就会早早的站在店门口等候,大家坐在一起,有时还会聊起李奶奶年轻时一人打三个壮汉的霸气故事。”
有些人听到这里,肯定会说:“这不是欺骗老人嘛!”然而,在我们提出这样的质疑之前,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到底自己做错了什么? 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压力越来越大。上学,上班,结婚,生子,一系列的快节奏使我们对于亲情的概念黯淡了。然而,作为老人,他们辛劳了一辈子,自从我们出生后,便一切以我们为中心,完全迷失了自己。在晚年,让他们重新开始新的属于自己的生活,实在是很难,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所以趁现在还有机会,常回家看看,付出一点点时间就可以抚慰那片干涸已久的心灵……
家,一个温暖的名字,它既是一个遮风避雨居所,又是一个真正使人憩息心灵的空间。但对我们这些住校生来说,一个星期回家就那么一次是远远满足不了我们心中回家的欲望的。虽然,学校有挚友常伴,有恩师于旁,但还远不及回家那种温情与温馨——那是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白云,烟囱冒起的朵朵炊烟,庭院中的鸟语花香……
所以说,回家的感觉真好!每个周末,当我拖着疲惫了整整一星期的身体回到了家,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滋味——虽然没有木兰“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旧时袍,著我旧时裳”的感受,但却立即享受家中的像是为我而设的一切:已封尘一星期的电视机啦,正在等我打开显示屏的电脑啦,闷了一星期的音响啦……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偶尔传来家人的几声唠叨,像是给这个静寂的世界传来几声诱人的音韵,使人感受到家不仅是一所房子,还是一个让人解开繁琐的空间;有时对他们的唠叨声有所厌倦了,便大声训斥他们闹着玩玩,便有大风暴即将来临,但暴风雨过后,会出现一道彩虹——那便是家人强词夺理之后的一阵欢笑,所以说,不经历暴风雨又怎有彩虹呢?家庭亦如此!这样其乐融融,这样的舌头上的“鏖战”,比学校的大吵小闹,繁杂无礼更胜一筹!
回家,正是一个给心灵得到慰藉的过程,有谁不爱回家呢?曾记得小学时,一年级的第一个周末妈妈接我回家时,我伏在妈妈的怀里哭了起来,心中只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欲望——我 要 回 家!的确,家对一个小朋友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虽说学校是个大家庭,社会更是这样个更大的大家庭,但用比不上那一片在孩子眼中洁白无暇的天空,那,就是家。无论是三、四、五或六口之家,只要能给人一个舒适的空间——学校太繁琐,社会太复杂,只有是一个小小的家,就足以满足一个孩子的心愿。
回家,亦是对一个孩子而言,比游戏胜利、获得成功更大的满足和喜悦,也就是说,回到了家等于战胜一切,比得到世间上的每一样东西更有满足感和归属感。人,永远是以自己的家为核心。风格简约也好,金碧辉煌也好,永远以人为本。
只要有一个让人不再感到繁琐的内敛空间,就不失是一个好的家。而回家,更让人自豪,狂放,它让我感到了宁静与现代的区别,让我更好地去细细品味家中无限的暖意——回家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