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听我奶奶说,我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奶奶就买书读给我听了。
有一次奶奶读《七只小羊的故事》时,我听着听着,就哭起来了。原来,我觉得那六只被吃掉的小羊太可怜了。奶奶说我真听得懂故事。爸爸妈妈知道了,就买了两本图文并茂的《365夜故事》,每天读一篇,我看着图,听得津津有味。上一年级时,我学会了拼音,也识了很多字,就看起带拼音的书了。读书时,我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时而伴着主人公开心地笑,时而随着主人公伤心地哭,时而和主人公去探险……
书让我入了迷。有件事让我终生难忘,至今还觉得十分有趣:有一天,我正在看一本是,突然,奶奶叫我过来因为台州话讲“过来”像“哭来”我就回答“哭不出。”奶奶又喊道:“过来!”我依然说:“哭不出。”直到奶奶用普通话说,我才回过神来。书,使我增长知识,让我的大脑更加充实。书,使我进步。原来,我做作业一碰到难题就畏缩。后来,我读了《绿野仙踪》,主人公多萝茜不怕西方女巫,勇敢地和她战斗。
从此,我一想到多萝茜的勇敢精神,就继续做作业。读书,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知识,给我带来了乐趣,更给我带来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俗话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这个“小书虫”虽说没有“病”,但也经常吃“药”。
有一天晚上,我在床上看书,爸爸在外面喊:“快点睡吧,明天我们还要去钓鱼呢!”我虽然听到了,却没有去理会他,继续津津有味地看书。又过了一会儿,突然传来一个声音,虽然这个声音很轻,但可能是我太专心了吧,还是被吓了一跳,我立马转过头去,原来是妈妈在对我说:“好了,明天还要去钓鱼呢,先睡吧。”我只能把书合拢放在床头。妈妈看了,这才放心地走了出去。
虽然关了灯,可我还是睡不着,于是,我便开始回想起刚才看过的内容:《2055年》讲的是一个男孩叫徐若宣,在一次旅行中遭遇雪崩被活埋。47年后,他被一位医生解冻醒来,发现世界已经变成了他不认识的样子了。。。。。。。这时,我想:要不我偷偷地看吧!于是我拿起手电筒,翻开书,又有滋有味地看起来。
虽然这样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看的书,但是这样的后果就是第二天早上起不来,所以我建议尽量不要用。
几乎每天下午我都会沉浸读书的快乐之中,虽然我妈常常责骂我,说我吃饱了没事儿干,尽看没用的书。(她不同意我看其他的书)还说只能读课本。为了看课外书,我绞尽脑汁!我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偷偷看了一会儿,结果可想而知——一顿暴K!因为我的动静太大,把她吵醒了。她骂道:“你不想上学啦?不K你不解心头之恨!”随后“噼里啪啦”••••••“嗷!嗷!”••••••令我最快乐的一次到来了——妈妈出去了。我趁她没在,发狂般的读书。
我爱读书胜过玩电脑,立刻拿出《西游记》读了起来。以防妈妈回来后发现偷着读书K我。我一直读到下午3点。听到妈妈的脚步声后,我一把捅入书桌的抽屉里。然后拿出英语书,打开播放器,播放英语磁带。结果妈妈一开门发现我读英语书,听英语磁带,并没有发现我偷着读《西游记》,于是作罢。我把各种课外书包上包书纸,并写上“语文”“英语”等课本名,还藏了不少,使我妈“扫荡”时幸免“遇难”——没收这就是我偷着读书的故事
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书在我的心目中有着神圣的地位。
我能跟书交上朋友,这还得感谢我的妈妈。记得那是我即将上小学的一天,妈妈把我带到一个很大的书店,我一下子冲到“儿童读物”前,挑选了两本书——彩图版的《西游记》和《奥特曼》。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孙悟空和奥特曼是世界上无所不能的人物,模仿孙悟空和奥特曼是我最得意的事。然而妈妈不顾我的反对,执意给我选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也许是为了表示内心的不满与抗议,我有两天时间没理妈妈,至于那本《十万个为什么》自然也是翻也没翻。后来的日子里,每天晚饭后,经常听到妈妈在跟爸爸侃侃而谈:秋天到了,为什么树叶会掉?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冬天河水会结冰?……刚开始我并不在意,可渐渐地我被吸引了,每天盼望着那个时刻的到来。而这时妈妈却推脱事忙不讲了,弄得我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拿着那本《十万个为什么》说:“喏,拿去看吧,我每天讲的都是这本书里的内容。”接过书网 ,我不由自主地看了起来。虽然我识的字还很少,拼音还不够熟练,但我却看了一篇又一篇……从那以后,书就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听到这句名言,我就想:书,有那么厉害吗?
有一次,我爸爸和妈妈都上班了,我阿姨请假回家乡去了,这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在家里,在家里,没事干的时候就跟狗狗们玩,看看电视,玩玩计算机,睡睡觉,那是已经二点钟了,可是,我依然觉得很无聊,转过头来看见了厨房,这时我想:进去煮点东西好了,反正肚子饿了。进去以后我开始煮点香肠煮着煮着,忽然电话响了,那是我没把火给关掉就去接电话了,原来是妈妈打电话来了,听完后,这时,我看到桌子上摆放着一本厚厚的书,原来是一本故事书,我打开来看,一页,两页,我像一批饿狼,贪婪着读着,我很快乐,看到故事中的人是那么快乐,于是,我决定继续把这个故事读下去。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也过去了,而我呢,还在贪婪着读着那本厚厚的故事书。
现在已经是五点了,爸爸回来了,“叮咚,叮咚!”爸爸按着门铃,可是,我依然在读着书,过了一会儿,爸爸就不停地敲打着门,可是我还是没有反应,这时,我爸爸很紧张,怕我在家里出事了,就立刻打我家的电话,“叮铃铃,叮铃铃!”电话响了,这时我才反应过来:“喂,什么事!爸爸,我在家啊,哦!”我向门跑去,把门打开,这时,我爸爸闻见有一股烧焦的味道,他急忙跑去厨房发现有几条香肠黑乎乎的,这是我才反应过来,我忘了把火关掉,最后被爸爸骂了一顿!
通过这件事,我才知道,书,原来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大多数同学都爱看书,唯独我最不喜欢看书。
我看书的时候总是打呼噜,没有投入到书中,可是别人怎么说,我就是不喜欢看书。
我记得有一次,在上奥数课,老师在讲题目的时候,我在认真听讲,而在看奥数书的时候我却在“打呼噜”;有一次在上语文课,老师在讲第一课,我在认真听课,在叫我们看课文的时候我在“打呼噜”。
可自从开了学之后,我就渐渐爱上了看书,为什么呢?因为:
被第一单元的课文感动了。比如第一课《窃读记》中的那位作者,因为她们家里没钱,所以,作者每次放学之后就直奔那家书店看书,这使我深深的感动了;第二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季羡林爷爷最起码的要求要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片古文;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如果你自己去旅游,作者选择了一本书,这令我不可思议,可是书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第四课《我的“长生果”》中莎士比亚说得那句话是我深深感动着。
我希望大家都爱看书。
我小时候常看一些漫画书,那时侯,我看得津津有味。有时我看一些笑话,逗得我哈哈大笑,笑得肚子都疼了,好不容易才停下来,那时候我觉得很幽默很好看,便一直收藏起来。渐渐的,上小学了,妈妈不再让我看闲书了,我只有偷偷地看。趁妈妈下班没回来,我就把书藏进沙发底下,开始做作业,后来被妈妈发现了,她不许我再看了,我还是在暗地里看。
有一天放学回来,见自己的漫画书不见了,便把所有地方找了一遍,都不见了。我便去问妈妈。妈妈说:“不用找了,我已经藏起来了。”我妈妈一藏东西,我怎么也找得到。后来,我就开始看三国演义,一开始,我觉得不太好看,渐渐得,便迷上了三国,发现名著也挺好看的。所以,我后来看了很多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还看了许多课外读物——《小王子》、《海底两万里》、《悲惨世界》等等。
自从我迷上了名著,就不看漫画,因为我发现名著更好看,更有意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抗金名将岳飞的话,也是他对书的理解。
的确,书,是我认为最美的沙滩上的一颗最纯洁、最白的贝壳;书,是我认为最蓝的空中最活跃、最可爱的一只鸟儿;书,是我认为最干净的一片海洋里的一条最美丽、最小巧的鱼儿。
有一次我在新华书店看了一下午,才找到一本中意的高中生作文书。
那天晚上,我睡得特别早。十二点,爸爸妈妈回房间了,婆婆姐姐也回房间了,我才小心翼翼地打开书。我随意一翻,是一篇乐府诗格式的作文,作者姓张名生。我打从心底佩服他,考场这么短的时间,能写出那么好的一篇文章,真了不起。因为乐府诗比文言文更难。
看着看着,我就读了起来:(非常小心、小声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五岁如师门,十岁艺精湛。十五建奇屋,二十名满山、、、、、、”这文章让我明白,人要把浩瀚的海洋装进自己的胸膛。
突然,我听见开门的声音,第一反映就是关掉灯。然后用我独特的听觉,听了起来。脚步声稳重而浑厚,是爸爸。
我一把把书塞进被子里,爸爸一进来,就把我被子里的书拿了出来,对我说:“还装睡,再装我扔了哦。”急得我马上以一个标准的仰卧起坐坐了起来,说:“不准扔”。
我的书是我一个人的东西,是属于我自己的天地。
书,我最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