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外表活泼开朗、幽默风趣、爱搞怪的女生,但,实际上这只是我用来伪装自己的一层薄膜。真实的我网 ,是孤独寂寞,多愁善感的“悲观主义者”。
我问过许多的朋友,让她们说我最真实的性格是什么。然而,我得到的又只是“幽默”、“搞怪”、“有许多鬼点子”之类的话语。没有谁能真正理解我。仿佛坠入万丈深渊,又再也找不到那充满着光明的出口。我躲在角落里,蜷缩了起来,用薄膜封闭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泪水无声地滑过脸颊,掉落在地上。我是多么希望,有人能真正理解我。那么,在我悲伤之际,有忧愁会随着安慰消失;在我兴奋之际,有快乐会随着笑容沸腾!哪怕中国13亿人,只有1个人能理解我,并与我偶然相遇,我就会彻底满足。
我自认为的一个“知心”朋友,连她也不能完全理解我!我搞不懂。明明从小一起长大,明明会一起释放笑容、分享快乐,明明和我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梦想,为什么?为什么就是不能走进我的内心世界?为什么不能真诚地,真诚地和我一起分担忧愁?难道……难道所谓的死党……就是……就是只能“同甘”,而不能“共苦”吗?同学不理解我,朋友不理解我,就连亲人也不理解我!
霎那间,泪水如倾盆大雨般从眼眶中涌出,浸湿了紧抱着膝盖的双手……哦,那诀别的痛苦,那与世无争的平淡!到底,谁才是我真正的知己?
伴着几声清脆的鸟叫,我睡眼惺忪地醒来。想起我所拥有的爱,有温柔似水的母爱,有惺惺相惜的友爱,也有一份难以理解的爱,那便是父爱。
难以理解的父爱是在我们刚搬进新房子时体会到的。以前的我很依赖妈妈和爸爸,出去时也拉上爸妈,睡觉时也和爸妈一起睡。但是,当我有了个新房间后,我还吵着要和爸妈一起睡觉。爸爸训斥了我一顿:“都这么大的人了,要独立!独立!你这样怎么去上中学啊!”泪水注满了我的眼睛,头也沉重的抬不起来。妈妈跑过来:“让孩子和咱们睡吧!”“不行!绝对不行!”我忍受不了了,拼命冲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整夜,我几乎是含着泪睡的。
第二天,我去街上逛时,心里闷闷的。妈妈边走边对我说:“你爸是为你好,他只是想你能独立!”我充耳不闻。突然,我看到了一辆出租车外的母亲想放掉女儿的手,可女儿却使劲拉着,俩人争执着。我想问母女怎么又这么大的仇啊!听旁人讲,原来女孩的妈妈很宠爱女儿,凡事都依着她,结果现在都上中学了,还非要妈妈送她去不可。我砰然一震:看来爸爸是真的为我好,倘若我两年后考上新世纪不敢去怎么办?
心情已经雨过天晴了,我扑向妈妈。对妈妈说:“我们打电话叫爸爸出来一起玩吧!”妈妈笑着说:“你终于明白爸爸的苦心了。”“是啊!爸爸让我独立也是对我的爱啊!”
此时我已经完全清醒了。想到这里,我想向爸爸道声:谢谢!您这份难以理解的爱我会保留一生的。因为那是使我迈向成功第一步的父爱啊!
小学的学习生活快要结束了,我们将要奔向一个新的起点。此时,我是多么怀念这绚丽多彩的小学生活,多么怀念我们的班集体啊!那一幕幕动人的景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刚开学不久的一个班队会上,班主任为了加强班级管理,让我们自己先来讲一讲开学后自己的表现。一开始班级里静悄悄地,都在等着别人的发言,谁是第一个发言者呢?我心里想着。教室的后排突然发出一阵桌椅的碰撞声——是她,这个班里最沉默寡言的人。她说:“我学习不好,总是给班里拉后腿,平时也总抬不起头来。”她顿了一下,接着说:“这次,我经过认真复习,在期初考试中取得了一个令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可是一位同学却说我是‘抄别人的吧’!我很伤心……”她的声音哽咽起来,我也分明看见她的眼睛里在闪动着泪光。这一番大胆的表白,就像一面镜子,照得我们脸上火辣辣的。是啊!我们何曾想过当最后一名是什么滋味呢!我们又何曾去理解过她的苦衷呢!我们又何曾去帮助过她呢!一位男生不好意思地站起来,低着头说:“那个泼冷水的人就是我。我对不起你,真的,遇事我很少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想。请原谅我。今后,我一定改正,真的。”这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个女同学再一次地站起来说:“谢谢!”我们都看见她的头抬起来了……是啊,谁不愿得到别人的理解呢!是理解让我们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是理解让我们得到了一种从来没有得到过的幸福……
那一次,我终于懂得,同学们之间的理解是多么的重要……
打开记忆之锁,翻开记忆的一页,我曾几何时被人理解过?一切都如此的无奈。
我渴望得到理解,我背负着学习的压力,我承受着成绩的波动,为何没有人来理解我?为何父母总觉得我在“游荡”每一天?我在努力,谁不想自己有出息,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与情绪上的波动。
我渴望得到理解,我希望自己有一片蓝天,我希望我是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我活在被爱与不被爱的毛盾体中,我不求一切,只好希望你们能放手,让我去飞翔,让我去追足,但是又有谁理解过我的无奈?
我渴望得到理解,一篇篇妙笔生花的作文,是我自己写的,大量的好词好句,是我自己积累的成果,为何将其写成一篇篇大作文时,周围的人怎么都用奇异的目光向我投来,怀疑着我,嘲讽着我。
我渴望得到理解,跑道场上总有我撒下的汗水,一张张荣誉证书都凝聚了我的血泪,哭过之后,我总是勇敢的面对,为何换来长辈的莫不关心,而且去斥责我?不支持我?我的心一次次凉了,你们问过吗?
我渴望得到理解,每每与你们聊天时,你们有在倾听我的诉言,你们有理解我深层的含义么?我想找到知心朋友,但是为何每一个朋友都如此不讲信用?都如此的不尊重,而我却被忽略了,我不理解,谁能给我答复?
我渴望得到温暖,渴望得到爱护,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我更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老师的理解,同学的理解,我想说:“不是每一个人都不需要理解,不是每一个人都不渴望理解,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渴望得到理解。”
一个人能被他人理解是一种幸福,当在绝望时想起理解你的人,相信你会机遇拯救那更是一种幸福!
妈妈的唠叨是爱,妈妈的关怀是爱,妈妈的打骂是爱然而,那次我却不能理解妈妈对我的爱。
栀子花开了,在盛夏的阳光里弥漫了淡淡的忧伤,不想回家。
“我出去买下笔。”然而,却没有回音,转过身往家中一看,只有拉长的身影嘲弄的回响孤寂的我,泪,不禁滑落总是幻想着有一天,不会再只有寂寞陪伴着我,幻想着妈妈能像小时候一样地对我唠叨一番后才让我出门,然而所有的幻想都在这一次有一次地实验中破灭了难道十三岁的我真的可以脱离父母的羽翼,展翅高飞吗?我开始叛逆,叫她鲜血淋漓地承认我的存在,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却都在那声“累了吗?”仅有三个字的话语中停止了。本以为我可以独自翱翔,十三岁的天空下只有我一个人就足够了,可是却不了解当我费雷是,含泪抚慰着我孱弱而已经破损的翅膀的她—— 一直都爱着我的关心我的妈妈!这是,我才真正了解了妈妈的爱,一种深沉而又伟大的母爱。
午后,捧起一杯散发这袅袅幽香的绿茶,任阳光洒满肩头,不禁呷了一口,淡淡的、香香的。使我想起了妈妈身上的栀子花香,也只是淡淡的、香香的
时光匆匆如流水,现在的我已是一名初一下的学生了。我也已学会理解妈妈对我的爱,明白不仅仅只有唠叨是爱、关怀的是爱原来当我飞累时抚慰我的翅膀:当我烦恼时帮我分忧或在背后默默地支撑着我市也是妈妈对我的爱。爱的方式不同,但所表达的情感却是一样的。
十三岁的天空下,弥漫着淡淡的栀子花香,望着一路成长起来的自己,妈妈笑了
学会理解,学会探索你就会发现无限的欢乐,所有的忧愁就会烟消云散。
细数天空中的点点繁星,需要的是时间,更是一种漫长的过程。
窗外的雨一直不停,似乎听见你正在诉说什么,但却很难听得清楚。我走进你的身旁,你忙碌的笔头正在书写着什么,我想要试着去看,却发现你遮盖的很严实。你抬起头看着我,我不经意间瞥见你本子上的一句话。“为什么,我对身边的人那么好,而他们总是忽略我,也没有人想要理解我真实的感受呢”很诧异平时这么乐观的你竟然也有这样的想法,去回到位子上,脑袋里一直浮现那句话,我拿起笔在纸上写到其实你对身边的人好,身边的人也会对你好,然而你却忽略他们对你的好,以为自己总是在唱独角戏,以为没有人在意你,以为没有人关心你,其实这样想就是错的,偏激的想法总是在这时候产生的,我们应该去理解别人,去理解那些你不懂得的,慢慢的去感受那些你不曾感受过的,这不仅是想法,更是慢慢的过程。
我把纸放在你的桌上,你拿起纸用诧异目光转过头来看我,几秒钟后,便看起了纸条上的内容。你对我说了一声谢谢。后来你离开了这个班级。不知多久之后,收到你的一条来信,内容是这样的“理解,真的是一个很慢的过程。我经历过了,也懂了。你说的对,我们是应该去理解身边的人。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理解都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慢慢的过程。只有慢慢地成长,经历过很多事情,你才会明白很多道理,很多从前不知道的,这都需要一个过程。一旦有了过程你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理解朋友的不贴心,理解老师的辛苦。
数繁星,需要过程。学会理解,也是一种慢慢的过程。
本想找个人来倾诉,无奈,苍茫大地却没有一个知音。没办法,我只能以写作的方法来诉说我的心声。
我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妈妈,爸爸和我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可谁知,一个调皮的音符打乱了我家的宁静。由于爸爸的疏忽,把电视弄坏了。妈妈一直埋怨爸爸,本来好好的电视却给弄坏了。妈妈一天说个不停,引起了爸爸的不满,两人争吵起来。我本不太在意,可谁知争吵越来越激烈,我不禁害怕起来。我跑去劝解,却落了个满身不是。我跑到外面,大哭了一场,心想:凭什么这么说我,你们让我站在你们的角度想想,可谁又能理解我内心的苦衷。
他们不知道,他们的争吵给我带来了多大的影响,上课时,我满脑子都是爸爸妈妈,生怕他们会离婚,丢下我一个人。下课时,我不再和伙伴们一起玩,而是躲在一旁默默地想,默默地哭,放学后,我甚至不敢进家门,生怕看到那可怕的一幕。一整天,我都萎靡不振,无精打采。我真渴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有人能陪我说说心里话。此时此刻,谁能安慰我?谁能安抚我那颗幼小的心?
我渴望理解,渴望理解。在我看来,人与人相处需要理解,只有在相互理解的环境中,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回想气我现在的处境,我不禁伤感,我想对天道出我的心声,对地讲出我的忧愁。可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只有一颗孤零零的小草陪我,我多么希望小草能听懂我说的话。因为我相信,它会理解我的。但我更希望爸爸妈妈能理解我,他们才是我最爱的人,最舍不得的人。
我渴望每一个人都能理解我,都能懂得我的心声…
人总是这样,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去关注她,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也会去关注她。关注自己喜欢的人是为了让自己更有理由去喜欢她,同样,关注自己讨厌的人也是为了让自己更有理由去讨厌她。其实我也是这些俗人中的一个。
前段时间我开始看《红楼梦》,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四大名著之一,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让自己更有理由去讨厌林黛玉。不知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受旁人的影响。自从我记事起,在我的记忆里有林黛玉这个人,我就开始一昧地讨厌她,讨厌她整日哭哭啼啼,讨厌她的尖酸刻薄,讨厌她的小心眼儿……总之我就是讨厌她这个人,讨厌她的一切,讨厌她这一类的悲观主义者。但是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我开始不再那么讨厌她,开始被她感化,就像一团火在漫漫地溶化一块冰一样。渐渐地我开始理解她,甚至于同情她,同情她悲惨的命运:幼年丧母,在她十几岁,和我们年纪差不多时,就被外婆接走。在那里,尽管她有着令旁人羡慕的优越的生活条件,有着众多长辈的“疼爱”,有着同龄姐妹们的“关心”。可是却不曾有人真正地看透过她的内心世界,没有人了解她内心的孤独与痛苦。有苦不能诉也不处可诉,终日憋在心里,积久成疾。到最后,她终于被那些“疼爱”她的长辈们所“抛弃”,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没有人来看望她。为了宝玉能够痊愈,在她病重时,他们竟不顾她的感受,毅然娶宝钗过门。这也就罢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黛玉竟也不知自己曾被利用,就这样,她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
现在,林黛玉已经完全把我熔化,在我看《红楼梦》的这段时间,我对林黛玉的看法是从厌恶到同情,从同情到敬畏,最初我对她的那种反感早已烟消云散。或许如今已从敬畏转到感谢上了吧,因为是她让我十几年来第一次真正地学会了理解。
那是一个停电的夜晚,时针已越过十一点——已经很晚了,外面十分安静。只有蜡烛那跳动的火苗与钢笔在纸上的沙沙声伴随着我,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上课就上课呗,还留这么多的作业,实在太可恨了!”
“还没写完作业哪?”妈妈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
我当时心里正烦着,一点都不想理妈妈。
“早点睡吧,你看看都几点了。”妈妈又开始啰嗦了。
“啊——吵死了,别烦我,没看我正写着呢吗!”
妈妈坐了下来,拿着笔在白纸上刷刷地抄起了英语。我不经意地一瞟,我竟然看到妈的头发上出现了一根白发。我站在旁边,看见妈妈那苍老的双手,看着妈妈那眼角的皱纹,我的心中很不是滋味。
母亲曾经为我阻挡了多少风雪,为我斩下了多少拦路的荆棘。
曾经,在一个白雪飘零的夜晚,母亲在雪中站了两个小时等我放学;一个凌晨,妈妈抱着发烧的我就往医院跑,把握裹得严严实实的,自己却忘了穿外套。。。。。。
母亲在我的身上寄予了极大的期望,期望着我有朝一日能够成才,期望着我能够出人头地。
而我,却又做了什么?
我的心中愧然,因为我误解了爱。但我的心中却又坦然,因为我终于理解了爱。
有时候父母对你特别好,不一定是疼你;有时候父母啰嗦、骂你、打你,不一定是不爱你。要学会理解爱。。。。。。
父母的爱有时我们可以理解,有时我们又不能理解。我们能理解的爱有很多,比如给我们买好吃的,陪我们去好玩的地方玩,在我们做完一件事后鼓励我们……但也有我们不理解的爱,就像我与副驾驶座的故事。
在坐私家车时,无论是我爸开还是我妈开,我都不能坐副驾驶座,只能安分地坐在后排。只有两次例外,一次是我们幼儿园老师来我家做客,我妈开车带着她们玩,我坐在我妈旁边;另一次是我的好朋友李宁浩跟我们一起出去玩,我坐过一程副驾驶座。
我本来就喜欢副驾驶座,但只是凭直觉,自从这两次亲身体验后,证实了我的感觉是对的:副驾驶座视野开阔,前方的景观尽收眼底;还有更好的是能通过反光镜看见后方的东西,可以更亲近空调,可以随手调试音乐,还可以观看GPS呢!总之一个字:“爽”!因此我更渴望坐副驾驶座了。但不管我怎么说,爸爸妈妈就是不让坐。又一次乘车,我问妈妈为什么不让我坐前面,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因为副驾驶座的不安全系数是最高的。因为爸爸妈妈爱你,所以尽量不让你坐前面,自然是让你坐在后排喽!”“可前面不是有气囊吗?”我嘟囔着。“用到气囊也是够倒霉了,再说气囊对小孩来说,或许不是保护,而是伤害。”妈妈再一次说着坐副驾驶座的害处。于是回到家里,我就上网查了一下有关副驾驶座的危险情况。
结果,弹跳出很多条有关小孩坐副驾驶座因出事故而难逃厄运的信息,看的心惊胆颤的。虽然这些父母非常后悔不该让孩子坐在前面,可是又有何用呢?
我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终于理解了父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