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变了,一切都变了……,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听姥姥说:那时姥姥的家很穷,住的是小土屋,最怕的是下雨。一到下雨天就漏风、漏雨,还经常进水,不时的有大风还把屋顶的茅草给吹落下几把。遇到雨水大的时候,有的村民家的土屋还被冲垮过,人们苦不堪言。后来,小土屋变成了砖瓦房了,下雨也不再漏雨了,而且比土屋结实多了。可还是有问题,砖屋好是好,可室内的光线、通风都不太好,而且还潮湿,也给人们带来不少烦恼。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又提高了,口袋里的钱更多了,于是一些砖屋都“下岗”了,很多的村民都盖起了小洋楼了,这洋楼又干净,又漂亮,房屋的质量可好啦,人们再也不用为住房而发愁啦!姥姥又说:那时家乡的路可算是个大难题了,没有什么大路,条条的小路上到处是黄土,人走在上面稍微快一点都会溅起黄土来;偶尔有拖拉机经过,还会掀起一阵小“沙尘暴”。晴天的时候还好,遇到下雨天,真成了搅拌机里的混凝土了,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两只鞋子都成了泥鞋了。人们都盼望有条好一点的路,可是那时候太穷了,哪有钱去修路啊。后来,人们的日子好过一点了,家乡终于有了石子路了。这石子路可比黄土路好多了,走上去再也不会扬尘了。
可是石子有棱有角,有时候会把自行车的车胎给扎破,给出行带来很多的不方便。现在政府有钱了,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了,家乡的路也来了个大翻身,一条条石子路摇身一变,变成了水泥路和柏油路,宽阔、平坦、洁净,人和车走在上面四平八稳。姥姥还说:那时农村用的是土灶,做饭时烟熏火燎的,做完饭还得将草灰扒出来,即不干净又不卫生,有时还会呛得人直流眼泪。
后来,土灶变成了煤球炉,这火炉比土灶强多了,一根烟囱通到屋外,再也不怕烟熏了。可是用煤球炉做饭做菜太慢了,浪费了很多的时间。现在家家户户都换上燃气灶和电磁炉了,烧饭做菜,又香又快,还特别干净。家乡变了,港城变了,一切都变了……看着日新月异的乡村,我真为家乡的飞速发展、变化感到高兴。我坚信,家乡港城将来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模糊的记忆里,依稀泛着那纯真的小时侯,记得那时,我常依偎在姥姥和妈妈的怀里,听她们讲榆次那过去的事情。
听姥姥讲,六十年代饥饿史吃的是榆叶野菜黑豆叶,草籽儿还能顶面吃,现在吃的是大米白面鸡鱼鸭;七十年代通往家乡的羊肠小道布满在人们的视线里,雨天,坑坑洼洼的路面使人一踏过就溅起水花;陈旧低矮的房屋,穿着灰衣的危房,零散地矗立在路旁,偶尔还能看到一些沧桑的铁皮活动房;八十年代人们的通讯仍不方便,只能通过邮递,要几天才能送到,速度很慢;人们文化普遍不高,日夜只追求温饱,只满足于物质性的生活,新衣新物都成为奢侈的“年货”。
听妈妈讲,刚工作时,工资只有120多元,而现在每月工资3000多元,已涨了25倍;大家都骑自行车上班,要40多分钟才能到单位,现在,开着私家车,只需10分钟就可以到单位了。以前,我们家住五十多平米房间,既是卧室又是储藏室,只有一台电视机,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看书大多到图书馆去借。而现在呢,即使要与世界各地的朋友聊天,只需发个电子邮件或视频,短短几秒钟,立刻就能收到了,在那时,很多现在再频繁不过的词汇也成了幻想,现在呢,我们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四十五平方米,家里已有两台电脑,每人都有手机,藏书已达百本,很少出去借书了。
家乡在一点一点地变化着。
家乡在大步大步地朝前迈进着。
现在,城市到处是绿化带,空气溢满清香。街道两旁柳丝摇曳,新松吐翠,绿草生辉,百花竟艳;街道上有金碧辉煌的首饰店,有生机勃勃的花鸟鱼店,有货物琳琅满目的超市,有五花八门的精品店……政府将道路加宽、铺平,将旧的路灯拆除,换上新的路灯,那些危楼、陈旧的低矮楼房如今被错落有秩的一幢幢高楼大厦所代替;连喷泉、广场、大型广告牌这些以前人们想都没想过的设施、建筑也像雨后春笋直往上冒。手机、电视、电脑、汽车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品。一到晚上,又是一番动人景象,街道灯光星辰,满街月色楼影,犹如天上的街市,有似水下的龙宫,人们就象生活在仙竟里一般。
家乡变了,像我们古老的民族一样,越变越年轻;像人们的生活一样,越变越美好!
是的,变了,变的真快,就像我们这些贪长的娃娃,一天一个样儿。
一位差生?——他是谁?他真的有变化吗?这怎么可能呢?是的,他的确是个差生,我可以用事实证明,他——变了!
他是一个二年级时,因为要合成五个班,一年级六班便“加入”了我们班,这个人来到我们班时,给大家第一印象——黑!仿佛喷上了一种淡褐色的油漆。我们与他相处了一段时间大家都熟悉了,有的人竟然冒犯地以他黑的特点与姓氏,取了个绰号——“非州老母牛”,起初,还在背后悄悄说,后来竟当着他的面说起来,他气急败坏,就像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他大声嚷嚷着:“我靠!你想搞哪样!单挑还是群挑嘛!”“哼!你在哪鬼叫啥鬼叫嘛!你算什么啊!”那么同学也不甘未弱。天!惨了!这回他“头顶上的火山”真的爆发了:“下午!小路(通常坏学生打架的地方)!”当时,我们以为他只是说的一时气语罢了,谁知他两动了真咯,看来我们班又多出了一个“祸害”。
几年过去了,不知怎的,他打架的记录越来越少了,后来终于不再打了,就算别人“邀请”他去找架,他顶多说上一句玩笑话:“走!打架去。”可要是真打起来,他便忙应上一句:“不要打,要被老师骂的嘞!”甩下这么一句话说“落荒而逃”了,他现在不但不打架了,还学会了制止别人打架,我们一些同学总在议论他,有的说:“肯定是受到我们的陶冶。”有的却说:“搞不好是被老师‘K’多了吧!”不管怎么说,他还是变了,我记得他阻止人打架最深的就是那两次了:
那天,有两名同学为一点小矛盾你一巴掌,我一巴掌打的打了起来,一名同学竟企图用板凳砸,他见势不妙,马上跳出坐位,冲到“战地”拽住了那一位同学,才制止了“杀戒”!
但是,他并非每次制止都那么容易,有时免不了“挨刀子”。有一次,两名同学打了起来,他为了不使别人不被打,冲到位同学中间,其中一个同学一拳打出去,一失去打在了他的背上,他故意装得很痛苦,看着那同学的眼睛说:“现在你打够了吧!”那同学惊慌失措,这才熄灭了“战火”。
每当在打架人群中,你看到的一个“黑人”阻止别人时,那“黑人“就是他——我的同学刘忠宇。
自从老师布置下这个作文题目,现在是我第三遍写《变化》这篇作文了。不是因为我没有思路、也不是因为我作文离了题。而是就对于我这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我觉得,在我的眼中,我们祖国的变化实在是太大太大了,大得让我觉得我要写多少遍都写不完。
我们的家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从爷爷到爸爸这一代,从爸爸到我这一代,这一代代的发展变化,足以让我们见证到了祖国的巨大变化。就简单地从我们日常生活说起吧,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爸爸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最盼望的事就是能看上一场电影了。我好奇地问爸爸:“你们那时的电影院设施好吗?”爸爸摸摸我的头说:“傻儿子,爸爸小时候哪里有什么电影院啊,电影就是放在晒谷场上放的,是露天的电影院呗!”我百思不得其解,那电影怎么放呢?爸爸告诉我,那时候的电影是由电影放映员每村轮流放的,因为是露天的,所以都只能在晚上放映。今晚轮到哪个村,最先知道的肯定是小伙伴们,他们早早地就从家里扛起竹竿,帮放映员叔叔一起挂好荧幕布,早早把从家里搬来的长条凳摆放在最好的位置,等晚上大人们从地里干活回来一起观看,还会邀请附近村里的亲戚朋友一起过来,虽然经常放映的就是那么几部片子,可大家还是像过节一样的兴奋。后来,爸爸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县城工作,电影院里一天能放好几场的电影,而且过四五天就会有不同的影片,成了爸妈年轻时候最好的休闲去处。等到我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用上了电脑,而且家家户户都装上了有线电视,有专门的电影频道,要想看电影的话,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了。
是呀,不但在休闲娱乐方面变化了。今年9月28日,随着“和谐号”列车“嗖”地一声飞驰而来,我们的家乡更是刷新了无铁路的历史。
那一天,爷爷奶奶早早地就到了三门站台。看着呼啸而过的火车,爷爷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爷爷年轻的时候,双脚就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有辆自行车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到了八十年代,自行车开始变得流行,但也算是比较高档的交通工具;九十年代初,伯伯们骑上了摩托车,开上了黄河大卡车,那时候堪称是农村富裕的。而现在,出门打的、私家轿车也习以为常。而早上去首都北京,晚上回老家三门,也不是什么梦想的事情了。
生活中的变化,时刻不在,无处不在。从祖辈到父辈再到我,都只是经历了变化的一部分,就单单我生活的这短短十年,也深深地感受到了。
是的,一代代的见证,一代代的努力,让我们共同期待祖国的巨大发展变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家乡也有所变化,那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听我跟你介绍吧!
近些年,家乡的变化真大:路变大变硬了、引水的皮管退休了、卖液化气的老板也该下岗了……
以前,家乡交通不方便,村里唯一的泥巴路是村里的人们放下家中的事,用手锄头一锄一锄、没天没夜加班加点地把它挖出来。走在路上,我仿佛看见他们:满身大汗,湿透了人们的衣服;他们挑的挑挖的挖,就连在旁边玩耍的小孩子都来帮忙搬石头;夜里还有人在挖在挑,他们在旁边烧起了火堆。夜深了,山里没有了白天的热闹,只有人们熟睡的打呼声,还有猫头鹰的叫声,仿佛听在说“你们这些勤劳的人,事业一定能成功的。”乡亲们的劳苦和汗水铺起来的路,我们走起来感到舒服多了。那条小路不是泥路了,现已变成了坚硬的水泥路了。
以前,人们喝的水都是到水源边挑来喝,后来有水管,人们就用上水管引水,人们虽说有了那塑料管引水用水就可以不挑水。但有时候那水管破裂了,堵塞了,人们时常没有水喝。后来村长去外边进了很多的铁管,村里安装了自来水管,全村人都用上了自来水可真方便。先前的水管退休了。
今年,我挑柴用的柴架可以下岗了,因为我家建了沼气池。还没有用沼气池的时候,人们都是烧柴。那树妈妈好不容易把小树拉扯大,不要一分钟,就被砍到。后来人们用上电和液化汽,这样人们去干活回来就方便,少烧火了,还可以减少对树木的伤害。如今人们发明了一种既省钱又卫生的“东西”——建沼气池。虽然建一个沼气池要花不少钱,但有政府扶持补贴一口九立方米的沼气池补贴1700元,自己贴些劳力花这样的钱是合算的,更重要的是大自然不受到破坏,空气不会被污染,真是一举多得啊!难怪卖液化气的老板说:“都是政府惹的祸!”
现在大家住的房子已不全是用泥土和木板建的,人们富了房屋也有了改变,那泥土和木板建的房子跟不上时代了,也跟着历史退休了,换成砖头和水泥的了。
听爸爸说:这两年农民不但不要交公粮,政府还根据原来上缴公粮的多少来补贴一笔不少的钱给农民。不交黄粮了?
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说明我们的生活水平进步了!
1949年10月1日,在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空冉冉升起,这也代表一个经过100多年英勇斗争的民族站了起来。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在这六十周年当中,我们国家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听奶奶说,她们小时侯家里生活条件很清贫,吃的都是粗粮和咸菜,由于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有时还吃不饱饭,零食就更加没有了,不象我们现在有肯德基、麦当劳、比萨、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有时候吃剩下的饭菜还得倒掉。
奶奶说,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幸福啊!奶奶还说她们小时候穿的都是平布做的衣服,不是蓝色就是黑色,衣服破了就打补丁,老大衣服穿小了老二接着穿,一个传一个,“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不象我们现在的孩子家家生活条件优越,每个人穿得都很好,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而且四季分明的衣物。现在的我们都不知道打补丁的衣服是什么样子了,和奶奶小时候的生活比起来,我们的生活不知道要比她们幸福多少倍。还有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还体现在通讯工具上。以前奶奶在乡下的时候,如果想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戚说点什么事,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或者去邮局打电话,当时还得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再转接至某个地方,得打上好几个电话而且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接到。而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
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脑视频跟千里之外的亲人通话,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效率。现在祖国这种幸福、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回报社会。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